到昨天为止,两只小朱鹮大的44天,小的32天了,长嘴、长腿、灰毛。
它们的羽毛还没怎么长好,飞不了多远,等将来长大后,现在灰色的羽毛会变得白中夹红,十分漂亮。
它俩都是雄鸟。大的羽毛长硬了,脑袋上几根羽毛竖着,很是神气;小的躬着背,把头低下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个多月前,鉴于50年后重返浙江的国宝朱鹮第一次产蛋,为慎重起见,产下的几枚蛋被送到了浙江大学进行人工孵化。在技术人员的呵护下,共有两只朱鹮宝宝长大到了现在,这是世界上首次全过程人工孵化的朱鹮宝宝。
昨天,它们启程,回德清下渚湖的保护基地去了。
两只小朱鹮的成长日记
朱鹮宝宝“翅膀硬了”,要离开了,一想到这,一手带大它们的葛云法说自己失眠了,昨天凌晨三点才昏昏睡去。
葛云法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技术员,是这两只小朱鹮的“奶爸”。
当它们还是蛋的时候,葛云法就开始照顾它们了。那时候它们和土鸡蛋们一起放在孵化器里,葛云法守着它们,看着它们把蛋壳啄开一个小洞,花几十个小时从里面钻出来,暗红色的身上粘着湿漉漉的“胎毛”,发出细微的“唧唧”声。
小朱鹮初生的头一周是关键时期,24小时都得有人,晚上葛云法不睡觉守着它们。小家伙什么时候张张嘴巴,表示想吃了,那么就把打碎的流质食物喂给它们,有时候一天喂七八次,然后称体重,看壮实了一点没。
后来葛云法把它们搬到自己的卧室。晚上他在床上睡,小朱鹮就在床边的箱子里睡。
葛云法看着它们长出绒毛,羽毛变硬、羽翼变长;看着大的由出生时的56.3g增长到1200g,小的由出生时的57.3g增长到1078g;看着它们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起飞,在训练起飞时,胆怯的小朱鹮在空中盘旋两下赶紧飞回他怀里……
“这里面的滋味,你将来当了爸爸就明白了,”葛云法说,“它们两个会打架,互相拿长嘴巴啄一啄对方;抱它们的时候,会忽然在你身上拉一身屎;有时候也挑食,给它吃了两块泥鳅肉,它就偏过头去不吃了,等你喂它混合的肉糜它才张开嘴来大吃。”
它们将学习野外生活
两只小朱鹮随后将被送到德清下渚湖的保护基地。
德清下渚湖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之一,保持着完好的环境生态,不仅有山、有水、有岛,其湿地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十分适合鸟类生活。
为让朱鹮重现浙江大地,浙江大学和省林业厅及德清县联合实施了朱鹮易地保护及野外种群重建项目。今年4月16日,他们从陕西省引进10只朱鹮圈养于下渚湖湿地,构建浙江人工圈养朱鹮的基础种群。
显然,这两只小朱鹮人工繁育成功是这个项目的一次重大成果。
昨天,德清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将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照顾这两只小朱鹮长大,帮助它们逐步适应野外生活,包括放飞、捕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