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8日讯 在近日举行的湖州市首届精品葡萄擂台赛上,长兴县小浦镇高地村的浦丰葡萄专业合作社的“金锋”葡萄拔得头筹,获得金奖。据介绍,该合作社有社员30人,承包土地1016亩,每亩效益可达到1.2万元左右,但在前几年,这里种植的大多还是传统农作物,效益并不高。“全靠土地流转,才能走上规模种植的道路。”合作社社长蔡金方说。
类似浦丰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存量、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例子在湖州市越来越多。湖州市认真贯彻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市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48.08万亩,占到农田总面积的25.4%,其中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转6.21万亩,推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事实上,各地也在实践中想方设法、积极创新流转举措。德清县因地制宜,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各个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在政策上进一步明确。长兴县在开展土地二轮承包时建立了标准化的土地承包资料档案室,为广大农民保护自己合法的土地承包权益配备了“定心丸”;安吉县统一规范土地流转文书格式,规范流转过程的管理;吴兴区鼓励农业企业和大户带动,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南浔区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承包给大户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
对于土地流转的好处,德清县莫干山镇高峰村3组村民姚兴荣深有感触。“几年前村里搞土地流转,我当时认为没有了田就等于断了生路,但现在感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如今他和妻子在当地的企业打工,一年下来工资收入有2.7万元,再加上家里4亩地以400元/亩的价格租给了德清阳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比种田要合算得多。”他扳着手指头告诉记者。
通过土地流转,一大批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德清钟管的万亩水产园区、阳光生态园,安吉的万亩白茶基地、定胜河万亩蚕桑园区,长兴泗安的万亩苗木基地、林城的万亩红梅基地,吴兴区的雷龙葡萄基地、移沿山现代农业园区,南浔陈邑现代渔业园区、青藤葡萄园等,无不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大规模发展高附加值种养产品现代农业园区,亩效益均可超过万元。
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也培育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职业农民,涌现了一大批闯市场的“田老板”。“如果没有土地流转,没有合作社的统一经营管理,我相信我们的收益绝对没有这么高。”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的紫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谈金毛认为,成片经营土地使合作社更方便筹集资金,也更容易形成品牌效应。有关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全市10亩以上农业种植大户超万户,产业化经营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各类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48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8家,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经营户超过7000家。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还解决了小农经济难以实施标准化生产、难以拧成一个拳头打品牌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我市目前已经建成的16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拥有900余件农产品注册商标,80只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308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70只绿色食品都是由规模经营主体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