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尽故土情
一个人,不论他做什么,也不论他在哪里,做多大的官,出多大的名,别的东西可以淡漠、忘记,惟有一样东西永远也不会淡漠、忘记,那就是故乡。——谢晋
10月19日中午,顾志坤又来到谢晋生前的寓所。旧地重游,却已物是人非,顾志坤褐色的镜片背后,两滴清泪黯然滑落。
春晖中学校史陈列室
吴多志、顾志坤、陈秋强在谢晋寓所的灵堂前鞠躬悼念
“他总是说,他就像是一只风筝,虽然飘在外面,可是始终有一根线连着家乡。”顾志坤悲切地说,相交30年,他深知,谢晋是个极重家乡感情,对故土饱含深情的人。
顾志坤能认识谢晋,就源于谢晋对乡人的热忱。
那是八十年代初,当时顾志坤还是是部队里的文化干事,听说谢家就在驻地附近,于是慕名拜访,一句乡音叩开大门,从此相交30年。“谢导一听说是谢塘老乡,真热情啊,倒茶差点把开水洒在自己的脚背上,还非要留我吃饭。”从此,顾志坤开始了与谢晋的30年友情。
这次春晖中学校庆,顾志坤在电话里得知谢老要来上虞,于是约了上虞市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球强、原杭州市文化局人事处长吴多志二人,准备在18日下午一起看望谢老,他们都是30多年的老朋友了。
“上午我们正在去春晖的路上,就接到了电话。”忽闻噩耗,几位老友忍不住痛哭流涕。当天,顾志坤就提笔写了悼文《睡着了,在故乡的怀抱里》。
让顾志坤最感动的,是谢晋那份真挚的乡情,“他总是说,他就像是一只风筝,虽然飘在外面,可是始终有一根线连着家乡”。所以,从1983年《秋瑾》首映后,谢晋只要是拍了新片,首映礼都在家乡举办。
正是因为与故乡之间牵着一缕“情丝”,谢晋时常为了家乡四处奔走,利用自己的巨大影响力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像《清凉寺钟声》、《启明星》、《老人与狗》和《最后的贵族》等力作都曾在上虞举办首映式。
顾志坤说:“家乡有事,谢导都来,他不可能像企业家投入资金,但却发挥了艺术家的影响力尽量为家乡做事。”
家乡人民当然没有忘记这个游子。1988年十月,谢晋从影5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虞举办,车队开进小小的谢塘镇,万众欢腾。当时的感人场景,顾志坤还记忆犹新:大雨中,乡亲们没有打伞,“直接喊着谢晋的姓名,争相上前握手”。古稀之年的谢晋推开旁人为他撑着的伞,淋在雨中,热泪盈眶。
但谢晋也曾近乡情怯。有一年回乡的时候,他回忆说,过去一直觉得自己拿不出作品,愧对家乡父老,现在终于觉得可以回家了,因为他没有辜负家乡的期望。
回到故乡,谢晋也不忘到母校走走。春晖中学副校长杨彪记得,谢晋对于母校用情至深,每次回到上虞老家,几乎都会到学校转一转,问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发展。“这次百年校庆,他也是没有任何推辞就来了。”
这次重新踏进故土的时候,想必谢晋不会忘记自己的这个心愿:拍一部关于故乡的作品。
2006年10月2日,在上虞的寓所的长廊上,谢晋曾和顾志坤有过一次长谈。“他说自己一直有个遗憾,说自己拍过这么多电影,虽然都将故乡的元素融进去了,但没有拍过一部真正以故乡为内容的电影,息影前一定要完成这个心愿。”顾志坤含泪回忆说。
那时,谢晋就准备和他一起完成这个共同的遗憾:顾志坤先写一部反映家乡的小说,然后他将之搬上银屏。
谢晋对家乡的这种眷恋和深情,让顾志坤又一次深深感动,他一直在构思着这部作品,并期待着与谢导的合作。不久前一次见面时,谈到这部作品时,谢老还跟他分析到了细节,“但他跟我说先搁一搁。”顾志坤回忆。
也许是上天的捉弄,一生眷恋故乡的谢晋没有等到完成心愿的那一刻。一颗艺术家的心,在母校百年庆典当日,戛然停止。
顾志坤在悼文里写道:他的这个愿望再也等不到了。他走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他并没有远行,而是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故乡的怀抱,回到了故乡亲人们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