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的脚步
在外打工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回家种田却只能填饱家人的肚子,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头脑活络又有点积蓄的开化人,开始试着走另一条路:回乡创业。
《开化县2009年春节期间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据对已回乡2959位劳动力调查,春节后回原单位上班的2046人,占69.2%;愿意留在家里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240人,占8.1%。
而根据开化县工商局的统计,去年以来到1月底,已经有300多位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带动了当地4000多名农民就业。
27岁的汪栋来去年9月前还在广东一家五金企业做生产主管。金融危机下,广东一批企业倒闭,汪也决定回老家苏庄镇苏庄村办休闲山庄。10月份开张后,他的休闲山庄已经创利3万多元,“现在每天都有返乡村民问我县里的政策。”
池淮镇星玉村的吴勇军,原来在杭州做小生意,金融危机下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回乡造林,但因缺乏资金,多方询问下,终于通过林权抵押的办法,从县信用联社贷到100万元,4000亩的造林计划得以实施。
桐村镇方家村的张卫军从金华农校毕业后,一直想把自己学到的食用菌技术发挥出来,几年来一直在外面打工筹钱。去年10月,他回到老家,投资3万元建起了大棚,种上1万多袋平菇、黑木耳。两个月下来,他种出的平菇一上市就卖完了,“我还要再扩大规模,多种茶树菇1万袋、黑木耳3万袋。”
池淮镇航头村的汪成,去年回乡后,将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15万元拿来投资,利用村里闲暇妇女多的优势,办了个制衣厂……
回乡创业越来越多,新的问题迅速摆在当地政府案头:开化本地闲散劳动力众多,但鲜有掌握技术的工人;多年以劳务输出作为主要经济拉动力之一的开化县,并没有明确的文件支持返乡创业;开化经济社会文化等软环境亟待改善,以满足越来越多新生代打工者返乡后,能找到一定的归属感。
在开化县的调查报告里,已经注意到返乡人员的这种需求。报告里提到:希望开展实用的,有针对性的从业技能培训的占85%,提供丰富及时的就业信息的占65%,希望对创业、经营提供优惠政策的占45%,希望制定促进返乡人员优先政策的占40%,希望对创业、经营提供技术指导和帮扶占40%。
报告还注意到了返乡人员可能造成的对社会稳定的压力:“农民工返乡后,可能因为土地承包权益、住房建设、回乡创业、技术培训、职业介绍等诸多利益诉求,给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尤其是新生代失业返乡人员,已基本适应城市生活,没有务工经历,缺乏农业生产知识,长期在农村,更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