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禁毒社工,金维建时常要走访戒毒(康复)人员的家属。曹益民 摄
浙江在线04月29日讯
金维建没有想到,自己源于内心的一次抉择,会在老家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半年前,1982年出生的金维建还是上海一家医院的医生。身在异乡,但他一直心系家乡,去年11月,从网上看到老家乐清的一则招聘启事后,他毅然选择——回家乡,当一名禁毒社会工作者。
放弃了大城市的美好前途,如今,在条件艰苦的家乡,金维建已工作了两个多月,说起半年前的那次决定,他一点也不后悔:“拯救一个吸毒者,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我愿意坚持下去……”
在沪12年时时牵挂着家乡
如果时间回到一年前,金维建的人生和众多在上海打拼的外地人没有什么不同。
16岁那年,金维建考取上海一所卫校,后来,又接连考取了医学专业大专、本科学位。2005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金维建进入上海安达医院,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
在那家位于浦东新区的医院里,金维建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了,就在宿舍里看看医学书籍。到去年,他已经是医院里颇为优秀的年轻医生,深得领导赏识。
“我16岁离开乐清,在上海待了12年。”金维建说,“虽然远离家乡,但我时时牵挂着家乡。”
金维建的老家——乐清市岭底乡地处山区,经济落后,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不好,有的村子连卫生室也没有,村民们生病了,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找到医生治疗。
金维建一直盼望着这样的状况能早日改变,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乡里。
放弃工作毅然回乡做社工
去年11月的一天,金维建下班后像往常一样,浏览着乐清老家的网站,一则招聘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乐清市招聘首批禁毒社会工作者,医学专业毕业优先……”招聘启事上的要求,金维建完全符合,他不假思索地报了名,经过严格考试,最终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如石投水,金维建的辞职让家人、朋友、同事都无法理解。“在上海奋斗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回家?”“你拿到医师资格证书刚满5年,眼看着就能考主治医师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放手?”……
在更多家乡人看来,为了培养金维建,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付出许多,他好不容易在大城市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这些话句句在理,但金维建已经下定了决心。去年年底,他拎着行李,回到了乐清市岭底乡。这意味着,他至少要放弃12年来奋斗所得的许多东西,包括医学方面的前途,包括6000元的月薪。而彼时,金维建家因为在虹桥买了新房子,还欠着20多万元的债务。
他们康复我这点苦不算啥
作为一名禁毒社工,金维建面临的工作任务很重。今年2月1日正式上班后,金维建就马不停蹄地忙开了。为了快速熟悉自己负责的70多名戒毒人员、康复对象的基本情况,他为每个人建立档案。哪些对象还在戒毒所戒毒,哪些是康复对象等等,一段时间下来,他摸得清清楚楚。
在金维建看来,这些都只是前期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对戒毒对象尿检,跟踪他们的情况,还要不定期上门家访,和他们谈心,最好能从心底‘铲除’他们的毒瘾。”。
岭底乡南充村的卢彪(化名)是金维建负责的康复对象。因为染上毒瘾,卢彪的身体变得很差,家庭也一度“风雨飘摇”。后来,在金维建的帮助下,卢彪康复得很快,现在他已经在芙蓉镇的一家企业上班了。“要是没有你,我儿子说不定又会重新染上瘾了。”现在,金维建每次去卢彪家做家访,卢彪的父亲卢老汉都会感激地这样说。
每次家访,金维建都会拎个环保袋,里面除了访问记录表外,还有血压计、听诊器等。除了正常的戒毒工作,在访问过程中,遇到村民生病了,金维建总会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他们诊疗。
岭底乡的吸毒人员和康复对象分布比较散,为了家访,金维建有时一天要跑很多村庄,遇到不理解的对象,甚至还要吃闭门羹。工作很辛苦,每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但金维建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看到他们康复,这点苦不算什么。拯救一个吸毒者,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我愿意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