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北川县擂鼓镇信用合作分社
员工徐永军
守着全镇人的“钱袋”
徐永军经常加班到深夜,加班到凌晨五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储蓄所里等待办理业务的人排起了长队。
眼前的板房并不起眼,只是窗子上安了铁条。但门口挂的“北川县擂鼓镇农村信用合作分社”的牌子显示,这里可能是全镇最“有钱”的地方。徐永军正坐在柜台后面,在厚厚的一叠账本中奋战。这是记者两天中第二次来擂鼓镇,第二次找徐永军,第一次来的时候,恰好碰上他休假。徐永军,这个名字对很多北川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北川县擂鼓镇农村信用合作分社工作的文人,喜欢看《亮剑》,崇拜李云龙。5·12地震后,正是他和他的同事,守住了存有几百万现金的金库。
徐永军正在耐心地向客户介绍他们的业务。
砸窗救人抢挖金库
地震时,徐永军正在分社里工作。
“当时整个房子都摇了起来。”他说,“幸好家里人都没事。”
他说他这辈子做得最明智的事就是把女儿从当地学校转到了绵阳去读书,“结果我们女儿原来那个班40个人,只有八九个孩子活了下来。”
整个擂鼓镇都成了一片废墟,徐永军的家和他所在的信用社也不能幸免。
徐永军当即立断,砸了分社橱窗玻璃开始救人,再抢救库房现金、单据。
随后,又和联社的同事一起前往北川老县城抢挖金库。
“县城总社埋着600多万元现金。”为了守住废墟下的这600万元,徐永军和几个同事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困了抿一口二锅头,连续守了五天,直到二炮的战士抗着工兵撬出现。
“我以前不喜欢吃方便面,那个时候却特别渴望吃到方便面。”如此英雄气概的徐永军,其实是一个戴着眼睛,面色白净,十分斯文的人。
从帐篷转移到板房
震后重建,徐永军在擂鼓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写有“北川县擂鼓镇农村信用合作分社”的牌子从废墟里刨出来,然后把它立在一顶帐篷的门口。
“立牌子是树立信心,我们必须树立重新建设家园的信心。”他说。
一个月后帐篷大了一倍,不但有了活动金库、保险柜,还外加上了自制的6根防卫钢管,配上了两个小灭火器。
这期间,是查询挂失、代发救灾款的高峰期。早上6点多钟,就有人来掀帐篷帘子。晚上2点多钟,所有人都回家睡了,营业点才勉强可以关门盘点。一天经手几千个业务。
夏日的帐篷里,气温动不动就蹿上40℃,加上人多,常常热得人喘不过气来。
幸好,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去年9月28日,徐永军和同事们搬进了赶建的板房,有200多平方米,位处在擂鼓板房区中心广场附近,算是“临街旺铺”。板房内与普通营业点无异。防弹玻璃隔开的柜台前,安装有摄像头。现金区、非现金区、自助服务区、客户等候区都是完全独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之后,分社最先安装起了ATM机。
当地居民在简陋的储蓄所里办理业务。
没有一笔钱能马虎
徐永军原本以为,随着时间推移,信用社的工作会轻松起来。
他错了。
地震后,擂鼓镇30个村、1个社区还生活着1.7万多人,每个人都跟信用社扯得上关系。一年来,他们分社的存款从震前的7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3亿元,贷款从原先的3800多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6000万元。还有各种名目的补助金,如青苗赔偿费、建房补助资金、遇难抚慰金、过渡房安置补助资金、土地征用资金、社保返还资金、粮食直补资金、油菜籽补助资金、低保、五保、定补、家电下乡补助资金等。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徐永军他们的信用社发放。
不仅如此,擂鼓党政部门、部分企事业等9个单位部门的代发工资,也都是这个信用分社负责。
工作如此繁琐,没有一笔钱能马虎,而分社的员工从原来的17人减少到现在的11人。
这几天,徐永军在登记最后一批农房重建补助资金,4311户总共2556.8万元的补助金,要一笔一笔地记录。他和同事们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持续了六七天,才把这项工作完成。
“我这一个礼拜的工作,相当于一般人20来天的工作量。”他说。但他也不抱怨,“因为大家都跟我差不多”。
徐永军说,4月29日,他难得休假了一天,因为女儿学校开家长会。“我已经一年没参加家长会了。我想休两天的,结果领导只批了一天。”
于是第二天,他又回到分社继续工作。
徐永军告诉记者,现在擂鼓镇的居民贷款额增加了,80%流向重建项目,还有20%分别是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之用,“我们正在慢慢地恢复。生活会越来越好,我有信心。”
【专题】512地震一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