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26日讯(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张兴平)最近,急需资金的温州某酒店负责人,跑到银行去借款却吃了个“闭门羹”。银行工作人员为其办理手续时在网上发现,该人拖欠了法院747万余元的执行标的。无奈之下,他不得不主动跑去法院将拖欠款项还清,并申请删除网上失信记录,才从银行贷到款。
记者今天上午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获悉,由执行局和省信用中心建立的“省联合公共征信平台”( http://person.zjcredit.gov.cn/),自去年3月份以来已公开执行失信信息23万余条,其中法人35357条,个人204084条,涉及案件17万余件,未履行标的金额708亿余元。
借用这一平台,省高院将各级法院所有超过6个月未结和程序终结的案件信息提取出来,把被执行人单位、法定代表、未履行金额等项目,全部导入省联合公共征信平台,在信用浙江网上予以曝光,供社会各界公开查询,并应用于金融、招投标和政府监管等领域。只有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方可撤销其失信信息。
“这些信息公开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省高院执行局局长金平强说,这一做法也对未达到公布失信信息条件的被执行人,乃至尚未进入执行程序的债务人也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法院民商事案件实际履行率,即民事纠纷法院判决调解后实际得到履行的比例为50.19%,同比上升2.91%。
为进一步打击“老赖”,提高执行的效果。金平强表示,从7月份起,失信信息发布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由以前的6个月扩展至立案后超过3个月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案件,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未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与此同时,省高院还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逐步将执行失信信息纳入公安、金融、工商、国土、建设、税务、电信等部门的相关征信系统,让被执行人在融资、投资、经营、置产、出境、高消费、注册新公司、获得荣誉、从业任职资格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