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叫参会人员“打折扣”。意指会议通知要求主要领导参加,结果实际到会的是其他领导,甚至根本就是一般干部。还听说某单位安排了一个专替领导开会的非领导职务,大会小会一人包揽,结果累得住院。
这种现象让人发笑,却也引人深思。我以为,参会人员“打折扣”至少可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三种病态。
一是“会议依赖症”。会议是一种人员集中、意见集中的好形式,适当的会议是推动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但现实当中,一些上级机关却不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开会这种工作手段,或图声势,或图省事,大事小事开会,没事找事开会,形成了“会议依赖症”。其结果就是会议过多过滥,并因此导致干部没时间开会、没兴趣开会,涉及一些主要领导的会议产生参会人员“打折扣”现象在所难免。这种依赖症,不仅浪费了行政成本,也损害了领导干部和上级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必须坚决克服。
二是“领导依赖症”。有一句官场流行语叫“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用来形容主要领导在推动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有关部门出于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在召开相关会议时,必然想召集下级单位和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有些事情哪怕是对口的内设机构,或者某一分管领导参加即可,但为了突出协调力度,也必须要求主要领导参加。仿佛没有主要领导到场,工作就无法推进。这种典型的“领导依赖症”,不仅无形中扩大了领导的非法定权力,增加了领导的工作压力,也妨碍了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实在是弊大于利。
三是“‘对策’依赖症”。现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概念似乎深入人心,但遗憾的是这个“对策”不是更多地体现在解决问题上面,而是体现在应付工作上面。一旦遇到上级有关要求,首先想到的不是积极“应对”的对策,而是消极“对付”的对策。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对策依赖症”。具体到开会这个问题上,作为下级机关,确需本级主要领导参加的,当然要克服困难,争取参加;确实参加不了的,当及时说明情况,做出更换。采用临时代会这种方式,不仅不够严肃,而且容易向上级传递虚假信号,不利于上级机关改进会风和作风。
参会人员“打折扣”似乎是个小问题,但以小见大,由此折射的三种官场病态却不可小觑,必须自觉加以防治。唯有如此,作风才能更加深入,工作才能更加主动,事业才能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