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记者走进电子厂生产一线 体验新生代民工的辛苦
·养猪场办发电厂:养猪也得“可持续”
·记者深入杭州足浴行业 体验足浴技师的喜乐哀愁
·乡村微日记:月圆之夜难说再见 记者与村民话离别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秋佳节 近乡情怯
·乐清朴湖农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走转改·义乌行】大陈农民周荣山的幸福“退休”生活
·【走转改·义乌行】他是村书记 也是企业家 他赢得了全村的尊敬
·记者体验一线岗位 抄水表,远没有想象中轻松
·走进浙医一院肾病内科病房 24小时亲历护工的艰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云和37岁“老男孩”尝试全职种葡萄 “等卖了就娶老婆”

记者在季师傅的种植基地看到,这种葡萄就是他推荐王建有种植的品种。

  浙江在线云和8月30日讯(见习记者 戚珊珊 记者 覃达霖)  8月30日清晨5点半,丽水云和县下着大雨。躺在床上的王建有担心,自己葡萄地里的水是不是要漫出来了,于是赶紧爬起来去清理水沟。

  这15亩的葡萄地,是37岁王建有的宝贝,也是他全部的家当。他至今还没结婚,父母早已不在。

  16年前,他拼了命跨过老家大源乡的田地,来到云和县城打工,不再当农民。可没想到,兜兜转转,现在他又开始了“面朝黄土”。

  王建有以前一直在玩具厂打零工,月赚1500块钱只能应付日常开销。去年9月,他听说云和县要开免费的葡萄种植培训班。培训师傅季伟平是当地出了名的葡萄种植专家,技术好,人也好,而且培训费用全由县农办出。

  王建有从来没有接触过葡萄种植,但他想试试看。季师傅先领着学员们去金华大型葡萄基地看了一圈。在那里,王建有看到了满棚的葡萄,销路又好,他决定要给自己换个路子闯闯了。

  他的决心很大,回来一狠心就把工厂的活辞了,一心一意准备种葡萄。1个月后,他种植了15亩地,这是季师傅所有新手学员里种植亩数最多的。

  租田地、买架子等材料费,光是准备工作就花了10来万。王建有自己没有积蓄,这些钱有些是问朋友借的,有些款项现在还欠着。

  他也试过到农村合作银行贷款。讲到这里,王建有一改平和语气,显得有点不耐烦。“唉那个东西真的太烦了,我现在也不管它了,再说吧。”

  他申请的4万元贷款一直批不下来,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担保人。用他的话说,“有钱的人不认识,认识的人都没钱。”

  今年3月,2500株“红地球”葡萄苗子终于下了地。此后,王建有每天早出晚归,精力全花在葡萄地里。另外,他还隔三差五跑去向季师傅请教,正是季师傅的技术保障和已走出的销路让他充满信心。

  然而,从葡萄苗子入地到第一次产出,需要18个月,现在只过去了三分之一。没有一点收入来源的王建有如今只能缩衣节食,而且还要持续支出每个月1千多块的化肥钱。

  王建有坦言,现在的日常开销都靠在玩具厂打工的女朋友资助。“我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我。所以等葡萄赚了钱,我就能娶她当老婆了。”“老男孩”咧嘴大笑。

  现在很苦,但盼头很大。季师傅给王建有算了一笔帐,如果没有天灾,一亩葡萄地初次产量约3000斤不到,按目前市场价4元/斤来算,一亩能收约1万元,那15亩地就有15万元。这样,预计第2年就能把成本收回来。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