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常备防暑药 调整作业时间 酷暑天记者走进工地探民生
2017年07月13日 17:27: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吴勇 见习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甘恢胤

  浙江在线7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勇 见习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甘恢胤)听着履式打桩机掘进的轰鸣声、吸着热得发烫的泥腥味空气、踩着乌黑漫溢的泥浆……7月12日11时,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桥旁的浙江数字出版印刷大楼工程项目工地上,桩机现场施工员徐来富带领桩机班三人组正严格按图纸施工,加快推进这个省级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

  入伏首日,热浪滚滚。虽有简易的遮阳棚,可汗水像无数条微小溪流,不停地浸渍他们的双眼。

  站在不透风的水泥地上,记者不到5分钟便汗流浃背。“看着吧,你这件被汗水浸湿的衣裳,过一会儿就又烤干了。”11时30分,徐来富师傅来到生活区,擦擦脸上的汗,指着明晃晃的太阳对记者说,“这样的天气,隔个十分钟就得喝上一口水。”

  不一会儿,工友们悉数从工地里回来午歇,设有食堂、小卖部、球类室、卡拉OK室等,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生活区顿时喧闹起来。干建筑的,最怕的就是夏季高温。入夏以来,徐师傅所在的工地项目部,为应对高温准备了充足的人丹、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物,工人们一旦觉得身体不适,便能及时服用。

  时值饭点,记者踏入食堂,只见吊顶的大风扇飞速旋转,就餐区的空调早已开启,凉意扑面而来。打菜区,黄瓜、苦瓜、西红柿、茄子、芹菜、芦笋,冷菜一应俱全。“入夏以来,食堂的菜增加了不少花色,还时不时地会有绿豆汤、西瓜、香瓜,干累了吃点喝点,既能解暑,也能歇歇。”项目党支部书记夏卫军介绍说。

  对付酷暑,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迎上前”而是“躲着走”。“气温高过35℃时,工人们站着都汗流浃背,更别说干活了。硬干蛮干的话,万一中暑了,得不偿失啊!”项目负责人翁鹤荣说,“虽然工地里‘70后’还占大头,但是‘80后’‘90后’越来越多,也更讲究自我保护、适度劳动,这是我们鼓励的。”

  据悉,6月以来,不少班组已调整作业时间、加强轮休。徐师傅所在的班组,每日作业时间已调整为上午6时至11时、下午4时至晚8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杜绝发生中暑等高温疾病。

  在满是男人的工地生活区,年轻女子徐美珍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她是工程现场打桩工人陈发明的妻子,半个月前,她带着两个孩子从重庆远道而来,一方面让孩子们见见爸爸,也出门长长见识。来之前,她对工地住宿还有些担忧,可到了工地,这颗心放了下来。项目党支部考虑到工人家属探亲需要,为他们一家人专门安排了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单间宿舍。为了安全考虑,生活区与施工区还被严格地分割开,进出都需要刷实名卡,“不担心孩子随便往里跑了。”

  高温下的劳动者大多隶属企业,无论是高温延长休息时间、增加补贴,还是中暑享受工伤待遇,都需要企业的支持配合,这些措施最终要靠人来执行。“我们集团在杭州就有30多个工地,而早在6月初,已经部署了有关夏日保障措施。每年借着送清凉行动,集团领导还将分头带队去‘转工地’,看看这些措施到底落实得如何。”浙一建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辉虎对记者说。

标签: 高温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7136207627926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