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金衢采访线        更多>>>

·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杭州上百工业企业撤离主城
·杭州: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
·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将于10月10日前交付
·杭州又一项民心工程今年开局 首批改善45个小区
甬台绍采访线        更多>>>
·面临诸多压力 上半年台州市玩具出口逆市飘红
·台州青年企业家赴沪培训 黄浦江边刮起"头脑风暴"
·台州百分之八十低收入农户今年至少增三百元
·台州语言文字工作纪事:这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
湖嘉舟采访线        更多>>>
·嘉兴南湖"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全国示范
·嘉兴工业园区"绿色化"打造 否决32个污染严重项目
·嘉兴低保两倍以下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农民养老保险抢先 国家新农保制度汲取嘉兴经验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辉煌60年 网媒浙江行 > 浙江各地 > 金华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迎难而上 转型突围——活力金华释放异彩
开发区

  “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是金华市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发展中的金华将以创新的理念,创业的举措,来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步伐,努力实现浙中崛起。时代呼唤精神。处于浙江省中部的金华,依靠凝聚发展智慧的金华精神,创下了一串串金光闪闪的经济数据和发展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金华的区域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业创新的历史。靠这种不断创业创新的精神,金华从传统农业地区,逐步迈向工业发展迅速、商业贸易繁荣的市场大市。尤其是近几年,金华经济发展跨越了几大台阶。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工业化迅速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快于轻工业,农村劳动力在工业部门的就业规模历史性地超过农业部门本身。投资结构中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二是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30年来,全市财政收入增长88.7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15元增至20641元。全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00亿元以上,列全省第五位。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初步成效。政府和企业的科技、环保投入加大,新产品产值率明显提高。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全金华市“中国名牌”产品达22只。据统计,金华市列全国地级市自主创新综合能力第23名。义乌市成为全国外商常驻机构最多的县级市。金华市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义乌和东阳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当21世纪的金华人再次吟起李清照描写婺州的词句时,胸中澎湃着的对浙中城市群——崛起浙中、辐射九方的复兴追求。

  以“两创”为契机 激发发展活力

  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高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各种要素资源日益短缺,国家宏观调控和银根进一步趋紧……小至块状经济的一个“细胞”,大到年销售额上百亿的集团,都在感受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困难和挑战。金华在种种的优势背后,也有着隐忧。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等等问题,困扰着金华崛起浙中的步伐。

  “创业创新既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更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伟大实践。当前,金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需要以新的精神引导更好更快发展,以新的认识推进更高更大突破。”金华市委书记徐止平指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管全局、管长远,涵盖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是金华市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金华要围绕这一目标,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增强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两创”战略扎实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浙中崛起。

  金华市委、市政府认为,以“创业创新”来实现浙中崛起,就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摆在突出地位,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要抓手,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要继续抓好扶优扶强工作,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促进民营经济从低、小、散向高、精、尖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产业链长、支撑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进一步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着力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层次的新提升。

  正视困难、主动出击,才是解决之道。为此,在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道路后,金华市开展了以“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专门出台了《金华市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和几个具体的政策文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激发了干群的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为金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创业创新的号角,在八婺大地吹响,并引发金华各项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坚持“工业强市”  推动转型升级

  汽摩配件、医药生产、食品加工、芯片制造……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从普通产品加工到高科技产品,一条条转动的流水线上,无不跳跃着“工业支撑”的强劲音符。

  “工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徐止平书记表示,近年来,金华牢牢把握加速工业化这一核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创新创业增发展活力,通过外引和内培并举、扩量和提质并重,加快打造具有鲜明金华特色、具有强劲持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

  在创业创新的发展过程中,金华市委、市政府抓住正在迅猛发展的汽摩配产业,并将此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扶持。今年,市政府又出台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拨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持市区汽摩配产业的专项基金。目前,全市汽摩配产业关联企业已达2000多家,产值50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在金华的工业总产值中,1/6来自汽摩配产业,金华的产业工人,每7人中就有1人从事汽摩配产业。

  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众多企业紧抓机遇,创出一个又一个新辉煌。浙江青年汽车集团作为国内豪华客车生产基地地位已经确立,目前公司每辆售价130万元以上的豪华客车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在70%以上,每辆售价200万元以上客车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100%;浙江正宇机电有限公司与一汽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拥有一汽14个公告目录的使用权,现已形成年产6万辆轻型卡车的生产能力;浙江铁牛公司拥有数条国内一流的钣金生产线;浙江万里扬公司拥有国内变速器行业研究开发能力最强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强广剑有限公司拥有年产50万台套减震器产品的流水线;浙江王力车业有限公司、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恒友齿轮有限公司、浙江金齿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浙江这片以“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著称的民营经济乐土上,地处浙中的金华,以集群优势,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汽摩配产业发展之路。近日,金华市政府与福田汽车在杭州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汽福田重机项目的签约建设,标志着金华汽车产业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启了金华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的新篇章,必将为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金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重大成果。

  “每个成功的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市场和政府的平衡关系之上的。”近年来,为了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金华市政府果断地伸出了“有形之手”,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努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法规政策,金华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金华市成立了担保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与有关银行建立了更为良好的合作关系;会同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深入有资金需求的小企业,送资金服务上门。尤其在解决小企业的要素制约上,走出了适合金华经济发展特点的路子。譬如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担保难上进一步简化可申报程序,延长了贷款时限,增加了贷款额度;2006年起,还扩大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融机构范围,并增加了补偿承诺资金额度,先后为246家企业发放了贷款,贷款余额达2.5亿元,3年来新增小企业贷款名列全省前茅。

  政策导向随时跟进,使企业的技改转型如鱼得水。金华把率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并按照重点突破的原则,出台政策进行大力度的扶持,使之形成一个浓厚的发展氛围。

  政府的努力与企业的愿望合二为一,使效益性技改成了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推进全市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的强力助推器。2007年,全市二产GDP实现79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706.74亿元,增长17.6%,占全市GDP总量的48.3%;工业拉动GDP增长8.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5.7%。

  政企携手,勇攀新高。如今,金华工业“蛋糕”越做越大了,技术创新、盈利水平、主导产业更加突出,与国际对接也更加积极主动了。美国高盛基金出资8000万元,收购兰溪“红狮”;“康迪”在美国OTCBB系统上市,正为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作准备;中国建材集团准备出资4亿元,收购市区一家企业的资产……工业发展的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域结构等正发生积极变化。“红牌电器”、“名创科技”、“莱恩动力”、“正方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品牌企业落户金华,增加了金华工业发展的后劲,提高了金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金华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致富农民,积极探索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富有金华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道路整洁平坦,树木郁郁葱葱,池塘碧波荡漾,自来水、污水处理管网、路灯、卫生垃圾箱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入夜,村民广场上莺歌燕舞,范氏祠堂里琴瑟合鸣,处处传播着邻里和睦、乡风文明的和谐之音……走进孝顺镇下范村,记者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下范村的变化只是金华加强村庄整治的一个缩影。自2003年以来,金华市通过抓点带面,逐步深化,不断探索具有金华特色的村庄整治道路,由点到线,连线成片,到“整镇整治”、“整县整治”,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9.26亿元,共开展示范村建设565个,建成市级以上示范村290个(省级113个);开展整治村建设3904个、完成246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1%、占全省整治村数的1/4)。在实施“百千”工程的同时,重视抓好乡村康庄、千里清水河道、百库保安、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村美民富,农民参与文化娱乐生活的积极性高涨。在村庄整治过程中,金华市配套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小康健身工程,促进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由政府筹集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健康体检专项基金、农村社区卫生用房设备硬件建设等资金,为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将钱用到刀刃上,使百姓真正受益。如今,义乌、永康、金东等不少县(市、区)都已打造了农民20分钟就医圈,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

  村庄整治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村子美了,依托特色产业、山水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发展起来的农家乐,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政府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致富农民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增强农村发展的综合实力。以“百强农业龙头企业工程”为抓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拓展农村工业发展空间,提升农村工业发展水平。去年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22.12亿元、出口交货值728.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4%和23.5%;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抓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实现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

  发挥优势 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

  当前,国内外城市群建设热潮涌动,大量城镇密集区域不断出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正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发展浙中城市群,是金华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实现浙中崛起的重大举措。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金华包括义乌等城市在内的浙中城市群。2005年,在金华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徐止平“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铮铮誓言,吹响了金华城市群攻略的号角。

  由此,金华紧紧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线路,坚持规划先导,通过明确城市群发展目标,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清晰城市群功能定位,合力打造城市群发展新平台;坚持产业支撑,通过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开放带动合力,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城乡统筹,通过加快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合力开创区域统筹发展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优人文环境,创优社会环境,创优生态环境,创优政务环境合力谱写社会和谐发展新篇章;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围绕区域共建创新区域协调机制,围绕要素保障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围绕融入竞争创新对外协作机制,合力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目前,作为浙赣、金温线上的枢纽城市,金华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已明显增强。金华辖下,有全球闻名的中国小商品城所在城市义乌市,有中国科技五金城所在地永康市,还有国内闻名的教育之乡东阳市和书画之乡浦江县。去年,金华又获得了“中国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的称号,义乌获得了“中国线带名城”和“中国商品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称号,兰溪获得了“中国织造名城”的称号,这些都标志着金华以集群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集聚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2007年,金华市实现生产总值1462.45亿元,财政总收入187.4亿元,外贸出口总额75.5亿美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855元和6971元,城镇化水平57.8%。一个充满活力的浙中城市群正加速崛起在浙中大地。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背景下,金华的发展空间更大,竞争压力也更大。继往才能开来,创新才能发展。为了促进浙中城市群聚合发展,金华将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原则,进一步强化浙中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思想认识,完善合作共赢的体制和机制,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浙中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优势和潜力,形成共建合力,促进协调发展,努力把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为新型城市化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统筹发展示范区和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主动发挥浙中城市群在浙江省经济发展格局中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作用,加速发展金衢丽产业带,完善全省开放型经济布局。坚持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技术转移,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金华汽摩配等主导产业和服务业,提升发展金华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努力把金华建设成为长三角的产品配套基地、农产品供给基地和生态休闲基地。加强金华市交通枢纽、内陆口岸和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浙中区域物流中心。

  蓝图绘就,华章正唱。相信勤劳智慧、勇于拼搏的金华人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浙中崛起,为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