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代表
转型,因“企”而异
我觉得,企业转型升级,应该有比较广泛的内涵。以下3种情况,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多样“转型”。
第一种:行业内兼并整合。很多浙江的中小企业,规模非常小,改变自己的能力也有限。他们可以各种方式跟行业龙头企业实现联合、整合等。行业的大企业,也可以通过收购、联合等,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品牌实力。正泰集团,原来老板南存辉持股占70%以上。一系列整合后,当地30多家企业以持股方式进入正泰,南存辉的股份被稀释,不到20%。股份虽然少了,但他赚的钱少了么?没有。因为通过这个过程,正泰实力大大加强,公司管理也更规范民主,实现了多赢局面。
第二种:升级。有些底子好的公司,可以通过跟业内大企业合作,提升自己的管理和品牌。浙江的夏梦服饰有限公司,跟世界知名企业杰尼亚集团实现合作。一方面,通过出让部分股份,夏梦得到了大量现金,用以引进技术、购买先进生产设备,提升质量;另一方面,夏梦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原来几千块钱一套的西装,现在用更高档的牌子,可以卖数万元。这不是人们理解的贴牌,因为公司的股份是双方共同占有的。
第三种:转型。部分具有足够资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考虑从原有低附加值的产业抽身,转而生产高科技、新能源产品。温州有一家原来做服装的企业,现在神奇地转型成了电子智能卡厂。原有的工人,老板给补贴后分散到其他公司上班;原有的设备,统统转手给他人。同时新公司从菲利浦、西门子等企业引进了新设备,加上一个全新的创业班子,变身成功完成。
苍南县县长黄寿龙代表
“伪转型”,要提防
就像“伪命题”到处存在一样,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因为自身原因停产、破产的公司,也把自己往“金融风暴受害者”的箩筐里装,跟政府要政策、要补助。
我就接触过这样的公司,他们要求返还企业上缴的费用,还希望政府同意他们把原有的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用地,开发房地产——这样的“转型”,可并不是我们希望的。
此外,我也觉得中小企业情况各异,我们在制定政策时也不能搞“一刀切”,应该一事一议。打个比方,今年卖皮鞋的,你不可能让他马上转型卖眼镜,总得看是否合适、有没有可行性。
对于企业的升级,我觉得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扶植”加“引导”。我们应该加紧跟企业的联系,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应该主动给银行做工作,创造较好的金融环境;应该厉行节约,减免企业行政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