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近读陈毅元帅1936年春在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中写下的这段《赣南游击词》,仍然能感到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那种炽热情怀。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朴素的赤子情怀,始终激荡着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斑斓人生。
一位领导干部义务赡养一位孤寡老人数年,每年登门探望数次,有人好奇地问:她是你的什么人?这位领导干部脱口而出:“是我娘!”还有一位领导干部时时以“敬民如父,爱民如子”自警,他的爱民之举深受群众的拥戴,他的离去让老百姓泣泪惋惜。
在他们眼中,人民群众亲如父兄,重若泰山。
回首90年,我们党苦难而辉煌的历史,既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人民养育党、支持党、帮助党的历史。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不让红色苏维埃政权的一枚公章落入敌手,苏区人民甘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沂蒙红嫂用自己的乳汁,救活的不只是一位战士,她浇灌的是一个党、哺育的是一个希望!为了掩护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伤员,为了保护党的地下工作者,不知道多少群众以生命相许!车辚辚,马啸啸,泪水沾襟妻送夫,白发老娘送儿郎,只为了跟随咱共产党赶走日本侵略者!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543万人民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车轮滚滚,战尘蔽天,用陈毅元帅的话来说就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那个时候,谁赢得人民,谁就得到天下;在那个时候,党和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同甘共苦、鱼水情深;在那个时候,人民心里有党,党离不开人民,党把人民看得最重最重!
但是,最简单的道理最容易被遗忘。当硝烟散尽、枪声渐远,战争让位于和平,发展取代了生存,却有少数基层干部的心离群众渐远,与群众的感情渐淡,群众在心中的分量渐轻。尤其是在改革处于关键期、发展步入深水区的时候,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工作作风虚浮,官僚主义严重,对民声充耳不闻,对民情漠不关心,对民忧麻木不仁。一些基层干部缺少动员群众、说服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本事,制定政策时闭门造车,问题出现时敷衍塞责,事情闹大了又简单处理、粗暴从事、激化矛盾,个别人甚至口出狂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扩大化。分析一些群体性事件,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在干部。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忘人民,就是不忘历史。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决维护者,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既能共苦,也能同甘;既能风雨共担,也能成果共享。古人尚知“苟富贵,勿相忘”的道理,人民群众帮我们打下了江山、坐稳了江山,进入和平顺境后,我们不能忘记人民的利益,不能以发展的名义损害人民的利益,更不能为个人的私利侵犯人民的利益。否则,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对党的背叛。
脱离人民是新时期对我们党最大的危险。一支没有群众的队伍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一个根植于人民的政党才能充满生机。科学发展,以民为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二字,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既要挂在嘴上,更要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各级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察民之所苦、晓民之所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动接访、摸清底细、排查问题、积极解决,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法。面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新情况,要创新思路,运用新渠道、掌握新信息、发现新变化、把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尤其在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以及劳动、社保、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上,决策要征求群众意见,执行要维护群众利益,效果要接受群众评判,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征求意见的过程变成尊重群众利益、形成发展共识、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秉持的唯物史观。你把人民捧在心间,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你视人民重如泰山,人民就把党的事业看得比泰山还要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再一次告诫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