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看来,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已“脱靶”。
所谓“脱靶”是指脱离了低碳城市的“靶心”。据专家说,国际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运行规划中,促进整个城市的碳排放总量明显下降。观察我国低碳城市的做法,一是做表面文章,有的城市热衷于改造太阳能路灯、消灭空调外挂机等,在最关键的交通、工业减碳方面毫无建树。二是缺乏量化标准。迄今为止我国所有城市并没有碳减排的历史记录,也无可以量化的减排目标。三是把低碳城市理解成发展房地产业,建成一大堆高耗能建筑。
可见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还基本停留在概念阶段。分析原因,这既有对低碳城市的理念理解肤浅,也有基础性工作滞后;还有把低碳城市当作口号喊,没有付出应有努力,不排除有的地方把低碳城市视为“美容霜”。
低碳城市不是时髦口号;不是美容“化妆品”,而是艰辛行动。专家说,世界上有两个低碳城市堪称名符其实,一是英国伦敦,目前该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计划2025年要降至1990年的60% 。二是丹麦的哥本哈根, 2009年碳排放量比1995年减少了20% 。这两个城市各具千秋,伦敦主要通过控制工业排碳量建设低碳城市,哥本哈根则通过大力降低汽车排碳实现低碳城市目标,该市建成了数百公里长的自行车专用道, 120万人口的哥本哈根拥有自行车110多万辆,公务员上下班、同城内公务活动几乎都骑自行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对低碳城市的理解、领悟,还是建设低碳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工作,我们都是“小学生”。对照伦敦、哥本哈根,打造低碳城市起码要从两个方面付出努力。
一是舍得“割肉”,坚决摒弃通过高耗能产业拉动GDP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经济华丽转身。二是要削减公车,公务部门必须带头吃点苦。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汽车二氧化碳排放已占城市碳排放总量的30%左右,可见要想建设“低碳城市”,减少公车出行、推行绿色出行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城市难寻一条宽敞的自行车专用道。在这方面,既需要从道路设计上预留自行车车道,同时我们的公务部门也应带头践行绿色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