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凝聚网络力量 真心服务网友”本网采编人员走进社区
·关注玉树无电学校 萧山供电局将定点援助玉树曲新村小
·廿八都农房改造记:农民的“老念头” 江山农村的新愿景
·浙江农业市场化和品牌化有两大法宝:农民信箱和展会节庆
·重抓生产源头 浙江着力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走基层:光明守护者 电力巡线工(组图)
·算一算奉化市大堰镇西畈村有机稻米这笔账
·从卖电器转行卖汽车 山城陈老板的“4s店”梦
·本网记者采访村民叶海武
·算一算奉化市大堰镇西畈村有机稻米这笔账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老中铁20年修了17条铁路和地铁 只有3个春节与家人度过

测量

浇灌混凝土

  浙江在线首席记者 童俊 通讯员 江泽礼 张明 9月16日发自浙江杭州

  9月14日凌晨5点多,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睡梦里。

  在江干区九堡四区117号的中铁一局的项目部大院,施工队队长老谭从食堂里风风火火地冲了出来,嘴巴里还叼着一个馒头。早餐当然是老三样:稀饭、馒头、咸菜。

  “兄弟们,出发啦。”

  10多分钟后,满载着工人的几辆大巴车抵达目的地:中铁一局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II标工地。

  老谭的施工队是负责乔司南、乔司、乔司北这3个地铁车站之间的两段轨道工程。

  这两段工地都在高于地面十多米的高架桥上。

  近20年里修了17条铁路和地铁线

  老谭其实不老,才40岁出头。也许是长年风吹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些。

  老谭全名叫谭高友,四川泸州人,一个女儿上小学一个女儿上高中,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全靠妻子在家照顾。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工开始从农村涌向大城市。1993年,老谭招工进了中铁一局的施工队,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

  扎钢筋、浇混泥土、轨排组装……轨道工程中的每一个工种他都做过。

  近20年里,他从工人到班长、到组长、再到领工员。2001年,在北京地铁13号线的工地上被任命为施工队队长,管好几百人。

  期间,他参与建设了兰新铁路复线、北京地铁13号线、上海地铁8号线、甬台温铁路、沪宁高铁、沪杭高铁等17条铁路和地铁线。他也随施工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被派到沙特阿拉伯修了2年的铁路。

  去年9月份,他随项目部来到杭州,参与建设杭州地铁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II标段的轨道。

铺设道床垫

  铺设两条10多米的铁轨最快也要10天

  老谭的施工队是负责轨道铺设的。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番,如果还把这项工程简单地理解为把两条钢轨架在桥面上,那就太浅薄了。

  轨道铺设,大的工序就有七八道,还不包括其他辅助工序。

  记者的第一堂课就是砸钢筋,因为桥面上裸露的每根钢筋有10多公分长,但要浇筑的基底规定是10公分厚,因此就要把钢筋给砸弯,但又不能砸扁。在10多平方米的基底区域内,钢筋头就有上百个。

  记者抡起5公斤重的大榔头猛地砸了下去,钢筋没弯,大榔头却反弹了回来,震得虎口生疼。

  老谭笑着说,砸钢筋要用手把钢筋给把牢,这样就不容易弹。

  第二道工序就是浇筑基底。基底很重要,10小时后初凝,就要盖上养生布,上面洒水,进行养生。这样能保持混泥土内的水分,防止被太阳暴晒后干裂。

  养生三天后,再铺设道床垫。老谭说,这道工序是影响地铁平稳运行的关键。

  这种橡胶垫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都是橡胶疙瘩,使用寿命是100年。橡胶垫的作用是减少地铁在运行时对基底的伤害,同时也降低了噪音。这种创新工艺之前只在深圳的地铁线路中应用过,效果与安装弹簧差不多,但节约了近1/4的成本。

  铺设道床垫后,开始架轨,由于大型机械无法上桥,所有工序只能靠人工完成。

  架轨对于坡度、标高都有很高要求,要进行精确的测量,两条轨道内侧的距离要始终保持1435毫米,不能有半毫米的误差。

  架轨后,要用扣件固定在铁轨边缘,浇筑混泥土。这样,混泥土和铁轨间就通过扣件牢牢地固定住。

  记者大概算了一下,安装好两条10多米长的铁轨,最快也需要10天时间。期间要浇筑3次混凝土,需要7天时间来养生。

施工现场

  看不得年轻人乱花钱

  在“师父”老谭的指点下,记者花了一上午熟悉了整个轨道建设的流程。由于在桥面上露天作业,温度比地面高很多,上衣已经湿透,紧紧地粘在了身上。

  中午11点半,午餐时间。

  午餐是工地食堂做好送过来的。三荤一素,加米饭,有红烧肉丸子、蒸鱼、泡菜炒肉、素炒大白菜。

  工人们拿着餐具盛饭盛菜,三三两两地坐在桥边,边吃边聊。

  记者端着饭菜坐到了老谭身边,继续听谭队长的故事。

  尽管老谭已经是队长,管好几百人,但身份还是个劳务工,收入也并没有增加多少。工地上包吃住,一年收入也就五六万。除了每个月留几百零花,老谭把大部分钱都存在了银行,供老家的妻儿老母。

  项目部每年都会交给老谭一帮年轻人,让他带。现在老谭就有7个大学生徒弟,其中还有1个是研究生。

  面对这群80末的年轻人,老谭最大的感触是不懂得规划,很盲目。之前,他带过两个甘肃来的学生,干了几个月就调到了其他施工队。

  小伙子每个月也有3000多的收入,但一拿到工资就乱花,出去上网泡吧,成了月光族。

  老谭实在看不下去,就把两个人调回自己队里。每个月只给两人留300元的生活费,其余全帮他们汇回了老家。

  “大家挣的都是辛苦钱,看他们这样浪费,我心疼啊。”老谭说。

铺设好的轨道

  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验收不合格的

  吃完,工人们稍稍休息,喝口水就继续干活了。

  老谭带着记者沿着2公里长的路段走,这不是饭后散步,因为也是老谭工作内容之一,每天像这样他要回来走8遍。

  一路上走走停停,对每一个扣件、钢筋都要仔细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让工人及时修正。同时,他还要留意前方线路的情况,准备未来几天的施工计划。

  下午4点多,监理单位对一天的工程进行验收,检验合格就可以下班了。

  这点老谭很有自信:“这么多年来,我带的班、组、队,从来没有被监理单位验收不合格的。”

  带着一身汗臭味和疲惫,回到宿舍已经是下午5点。

  工人们拿着香皂和毛巾去浴室洗澡,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还在宿舍前的篮球场打起了篮球对抗赛。

  老谭则匆匆地洗了一把脸,拿了笔记本就往项目部办公室跑。每天这个点,项目部都要召开会议,汇报当日工程进展和制定明天的施工计划。

  打工近20年只有3个春节与家人度过

  开完会6点了。此时,偌大的项目部大院,飘逸着温暖的饭菜的味道。

  晚餐有米饭和炒菜,还有手工制作的牛肉面。老谭喜欢吃面食,打了一份面就端回了宿舍。

  工人们都是8人一间,上下铺,房间里都有空调,被褥都是统一发放的。

  老谭则享受“队长”待遇,是一个六七平方的小单间,里面摆放了两张床,还有一张写字台,把房间塞得满满的。

  写字台上有一本已经泛黄的书,有些书页都已经破损,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都是关于轨道工程的力学和物理学。

  “这是1994年单位发的,这些年我基本是靠这本书的。”老谭笑着说。

  除了书,还有一沓笔记本,都是老谭的工作日志。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满篇娟秀的字。

  “这是你写的字?”

  看着记者一脸疑惑的表情,老谭使劲地点了点头。

  在日志里,老谭不仅详细记录了当日的工作总结和明日的施工计划,还关注着工友们的情绪、工作态度。

  老谭说,夏天是大院最热闹的时候,那会儿工人们的家属都会从老家过来住段时间。女人们进进出出,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整个院子。

  老谭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暑假也过来了,老谭带她们游了一天的西湖,还照了全家福。

  出来打工近20年,老谭只有3个春节是和家人过的,其余都是在工地度过的。

  尽管老谭修了不少地铁,但真正坐地铁出行没几次,有的也是单位组织建设者去体验。

  当他坐上地铁的时候,他总会想:“这是我建的哦,挺舒服的。”

  夜深了,老谭打起了鼾声,手中的书滑落到了床边。记者轻轻走过去,将床头的台灯熄灭。明天,等待老谭他们的将是更加繁重的任务。

  走出宿舍,整个大院很安静,夜空已微微泛白,周边农田里的田鸡“呱呱”叫个不停。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网友评论 1 条,查看全部
 我要注册
网友:gudutaoyuan 于2011-09-18 20:54 发表评论:

  只有浙江在线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走基层·人物:民警杨光照 把阳光照进老百姓心坎里
·走基层七日记:一个“挂”在半山腰上的“独孤村”
·【专题】入基层 听民声——本网记者在行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秋佳节 近乡情怯
·多彩山村 多彩生活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