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存的梦想,是把西湖搬云南老家
后续报道:
旱区孩子的"西湖梦想"打动网友 本网赴云南山区实地探访
探访凳子山村小:八年前村民们的重要决定润泽着它的干渴
跟着老师去家访:帮家里驮水是不用布置也会完成的暑期作业
背着背篓去驮水:所有的孩子都明白“滴水贵过油”
浙江在线杭州7月31日讯(记者 郭涛/文 王坚颖/摄) 早上六点半,12岁女孩张大存醒了。云南的早晨亮得晚,窗外还是一片灰蒙蒙,大存没有开灯,摸索着穿好衣服。
门外,爷爷已经牵出了骡子。他们要赶往五六公里外的全安箐村驮水。一来一回,差不多3个小时。
这是云南村小教师鲁明在邮件里描述的场景,也是大存和她的同学们假期里每天的必修课。
放假前的最后一次语文课,鲁明布置给学生一道作文《我的梦想》。
那时候,最旱的时候其实已经过去,教室里端坐的孩子们脸蛋清洁,带来的午餐也见到了汤水菜。但对饱受缺水之苦的孩子们来说, “水”是个永久的敏感词。
女孩子张大存,就在作文里这样描述:“我的梦想,是把西湖搬到我的家乡……”
深受触动的鲁明,通过邮件把作文发给了我们。
校园生活的记忆始终与干渴相伴
鲁明是云南禄劝县则黑乡凳子山村小的老师。师专毕业后,他就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拿起了教鞭,张大存是他教的第三茬学生。
学校很小,只有三个年级,100来个学生,分散在村里各个角落,离校最远的孩子,得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
午餐都是自带的,盛在搪瓷缸里,再放进学校“食堂”里的大锅,饭菜一锅焐熟。
孩子们一般不会带汤水菜,带的多是炒土豆之类,还有下饭用的辣椒。辣椒吃了下午容易口渴,一瓶水拧开,抿一小口,再盖上,妥妥地放好。
孩子们不说“喝水”,他们说“吃水”。在他们的概念里,水是一样珍贵的东西,是不能大口痛饮的,也是不能浪费的。
鲁明说,曾经有一次,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手没拿稳,泼翻了一瓶水,立马痛哭失声。为了安慰她,鲁明组织同学们一人为她捐一口水。“这样的场景,对你们来说一定很陌生吧。”
有水,总还是好过的。最旱的时候,长达四五个月不下雨,孩子们楞是能忍住从早到晚滴水不沾。早上升旗时,抬起头来一张张脏兮兮的小脸蛋。体育课也暂停了,偶尔有孩子跳起来虚虚地做出个投篮的姿势,那手也是乌溜溜的颜色,指甲缝里都是泥。
缺水的土地上梦想仍然丰盈
电话里,鲁明的声音略带羞涩。这个28岁的新晋父亲,满心里都是柔软,这份柔软让他带了更细致的心情去对待他的“娃娃们”——他这样称呼他的学生;也让他心血来潮,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的梦想》,来挖掘“娃娃们”心中的柔软。
“看到刘叔叔送给我们的明信片,我心想,要是我们这里也有西湖那么多的水就好了。”
大存提到的“刘叔叔”,是凳子山村的驻村指导员,暂住在学校里。前些天,刘叔叔到杭州出差,带回村里的一摞风光照片,被孩子们反复摩挲端详。大存的梦想,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起悄悄发芽的。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乒乓球健将!”
“我想要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我最喜欢变形金刚!”
孩子们的愿望都是那么简单、天真。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对生活依旧充满热情。
一元钱,一块砖,微爱心聚成大梦想!
浙江在线公益基金会淘宝店地址:http://shop103883687.taobao.com
(拍下时请注明“甘泉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