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建设的更加深入,水环境的承受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江南水乡,为找到能游泳的河流寻寻觅觅;平原水网,不时为饮用水被污染的传闻困扰。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为此,浙江在线特别策划推出最美河边人系列主题报道,用文字记录那些与水有关的点滴故事,用镜头展示人水和谐的秀美画卷。》》》浙江在线特别策划《寻找最美河边人》
浙江在线德清3月12日讯(记者 程永高 童晓蕾 通讯员 李剑民 实习记者 王建龙 周雪茹)3月的江南,天气渐渐转暖,往年此时都会异常忙碌的德清县三合乡康介山村养猪大户周德永,今年却清闲了很多。不久前,他的1000多平方米养猪场已拆除完毕,存栏的生猪也都卖掉了。“养了10年猪了,是时候为治水让路了。”
周德永的家乡德清县,位于杭嘉湖平原西部。这里山青水秀,河网纵横。京杭大运河、东苕溪穿城而过,后者是杭州主要饮用水源之一。近十年来,德清生猪养殖迅速膨胀,年生猪存栏量达到70万头。数千名猪倌因此致富的同时,境内水系的生态安全也日益受到其严重威胁。
去年下旬,德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治水活动,生猪养殖整规也全面开展。根据当地计划,今年6月份前,全县生猪存栏量要压缩到35万头以内,最初的3300养殖户缩减到1000户以内。像周德永一样,目前德清已有717户猪倌主动关停了养殖场,1925户和政府签订了关停协议,生猪数量减少了29.8万头。
通情达理的养猪大户、主动带头的村干部、率先转型转产的养猪户,一个养猪大县的艰难转身,因这些最美河边人群体正步履稳健。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更清更美的东苕溪
德清,3月6日,中午11点,康介山村的雨又细又密。周德永的养猪场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碎石堆。“等晴天了再清理,月底肯定要复垦的。”他的猪舍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存栏300多头。去年9月签订关停协议后,他立即把大大小小的猪都卖了。
今年50多岁的周德永是村里最早一批养猪户,凭着勤劳和聪明,十年间养猪规模从2头增加到300多头,好年景的时候一年能有20多万元纯利润。期间,村里的养猪规模也不断扩大,数千头猪每天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日益威胁流经村子的东苕溪。
“也是时候该拆除了,现在养猪对环境污染确实大。”他坦言,近几年来,空气中经常飘着臭味,没有养猪的村民对此也怨声载道。
康介山村地处德清和余杭区交界,是东苕溪下游湖州段的起点。东苕溪是杭州市主城区和余杭区共计200多万人、也是余杭区唯一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去年全民治水一开始,村子所在的三合乡就投入三千多万元,对全乡的生猪养殖进行整规,从200户缩减到8户,东苕溪水质大为好转。
那时候,周德永刚刚新建了养猪场,准备扩大规模。由于他的猪场在限养区,一开始就被要求限期拆除。刚投了不少钱的周德永一时无法接受,而且他认为生猪市场高峰很快就要到了,届时又可以大赚一笔。经过当地各级干部耐心劝导后,他才最终想通,由抵触变为欣然接受。今年大年初一,尽管还未到猪棚拆除的限定日期,周德永便开始联系买家卖猪。最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处理掉了剩余的生猪。
“一下子就想通了,现在是为了生态,一切都要为治水让路。”周德永说,“要给子孙后代们留下青山绿水,更清、更美的东苕溪。”
村委委员张建春带头拆掉自家的养猪场
村官带头先迈步 村民跟上一大步
在湖州的生猪养殖版图上,德清的规模要超过50%。而在德清,乾元镇则是著名的养猪大镇,年生猪存栏量高达20万头。去年,乾元稹则提出了要在今年6月底前,生猪存栏规模控制到6万头,保留养殖场完成整治提升,全面杜绝污水直排、超标排放。
密度大,猪倌多,生猪整规行动如何率先破局,以点带面?镇里完成部署后,关停生猪养殖场的压力随即传导到了各村。有些村干部自家也有养殖场,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关停了,每年十余万元的收入怎么办?不关停,村里的治水大计怎么办,如何再向村民做思想工作?该镇明星村村委委员张建春就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四十多岁的张建春有两个念书的女儿,正是花钱的时候。但是,他毅然选择了前者。主抓村里畜牧生产多年的他深知,明星村的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的确到了一个临界点。“不整治不行了,村里小较多水流又慢,垃圾在河流死角越积越多,越积越臭。”小河的污染最终大多也排向了最近的京杭大运河。
村官带头一小步,村民跟上一大步。不少人开始主动自行关停自己的养殖场。明星村的生猪整规行动局随即打开局面。
村民们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子:种平菇
不养猪照样致富 猪倌转型种平菇
不养猪了,一年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收入没了,怎么增收致富?
去年10月,德清新安镇百富兜村的村民周掌华关停了近8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外地引进优质平菇菌种,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搞起了平菇种植,入行仅4个月就净赚3万多元。
在宽敞的大棚里,周掌华随手拿起一个平菇展示给记者。他说,整个平菇大棚正是原来养猪用的饲料房改建的,非常适合平菇生长。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钱赚了,每天身上还都清清爽爽,没有过去养猪的臭味了。
“不养猪一样可以增收致富。”周掌华的成功转产给了德清养殖户们更多信心。目前,德清县已拨付4700多万元补助资金,对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关停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的和关停转产的生猪养殖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全县已有178家生猪养殖场实现了成功转产。
自去年以来,德清县把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作为治污水的重要抓手之一,把县级河道两侧100米、省市级河道两侧200米、东苕溪两侧500米以内全部列入禁养范围。“禁养区内一律拆除、限养区内不符合条件一律拆除、一律不允许再新增”制度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德清生猪养殖户共签约1925户,减少生猪数量29.8万头,关停717家,拆除猪舍43.43余万平方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