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化零为整“边角料”做大文章 温岭精准拆改用好每一块土地
2016年05月06日 12:44:31 来源: 台州日报 周旻澍 吴敏力

图为建设中的坞根镇寺基村拆后利用标准厂房。

   浙江在线05月06日讯 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100多万平方米,涉及用地2万多亩,总量居全省前列。这是自全省“三改一拆”行动开展以来,温岭市交出的成绩单。

  面对体量如此巨大的拆后土地,拆后利用工作非常关键。

  2013年,温岭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拆后土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随之出台了第一个拆后利用专项规划,不断探索实践符合本地实际的拆后利用配套政策和服务细则。截至目前,温岭全市拆后土地规划用于具体建设项目368宗6825亩,目前已办理供地137宗1236.9亩;规划用于拆后复绿497宗5270亩,目前已完成335宗3920亩;规划用于拆后复耕459宗4435亩,目前已完成285宗2860亩。

  精准拆改高效利用

  在坞根镇寺基村的温岭市鑫茂机电配件制造厂里,企业负责人叶宗波正在检查面前一箱产品的“成色”。

  “生产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指着宽敞明亮的厂房,叶宗波说。

  这片区域原本存在28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于2014年依法拆除。此后,坞根镇在原地推行工业拆后利用项目。去年11月,鑫茂机电通过合法手续获得了其中1400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并建成了两层标准厂房,于今年3月正式开工,成为温岭全市首个竣工投产的拆后利用工程。其余土地,则分别用于标准厂房建设、复耕和绿化。

  “我们实行‘挂图督办销号’的方法,对每一块土地实现高效、精准利用。”坞根镇相关负责人称,为了做好工作,镇里筛选了五家专业工程施工和绿化队伍,“见缝插针”进行复绿。去年,坞根镇确定五个工业拆后利用项目,由镇领导班子成员提供一对一直通车服务。

  自2013年开展“三改一拆”以来,坞根镇共拆出违建用地27万平方米,如今已实现拆后利用25.03万平方米,拆后实际利用率高达92.7%。

  高效利用的背后,是大量的基础工作。

  早在2014年,温岭市就制定出台了全省首个拆后利用专项规划和《“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实施意见》,根据地类实施不同的指导利用方案。

  温岭市“三改一拆”办公室工作人员潘梦诗记得,为了推进拆改工作,今年年初,他们对该市三年来的拆违区块进行全面核查。工作人员埋首于29664宗卷宗里,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逐一挑出两亩以上的拆后区块,建起“复耕”“复绿”“具体建设项目”三本台账,明确利用方向。

  化零为整实现“三赢”

  2014年上半年,拆除村里五个区块的违法建筑后,泽国镇山坑村开始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五个区块零零散散分布在村里各个角落,总共占地75.41亩。泽国镇出台政策,对农整区块按每亩5.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村里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专业公司,整垄成田,种植特殊作物吸收土壤污染,逐渐把土地改造成标准的水稻田。

  “边角料”也能做大文章。零散的土地经过复耕后,换回了60多亩土地指标,由此收获了“三赢”。

  村里获得了其中30亩指标,打算建一个小微企业创业园。“总评已经拿到,接下来将开展地质勘探,计划下半年动工。”山坑村党支部书记盛建德说。

  余下的土地由镇政府进行挂牌出让,出让后镇政府再给予村委会每亩15万元的补助。“缓解了当下的用地难问题,有助于推动政府中心工作的开展。”泽国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耕地回来了,环境也变美了,当地村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拆后利用工作中,这种“三赢”法正在温岭全市范围内普遍应用。新河镇专门成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办公室,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有效缓解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该镇雅雀村通过“三改一拆”,拆除违法建筑200亩,复耕土地51.5亩,规划了一个75亩的小微工业园区,一期27亩八幢厂房已完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00万元。

  审批提速快速利用

  城北街道南山闸村方家地块,两幢崭新的标准厂房已经落成。“这是村里的拆后利用项目,目前正在等待验收。”村党支部书记蔡夏富介绍。

  有件事令村民们津津乐道。这个项目在2014年9月正式启动,仅仅用了57个自然日的时间,就完成了涉及8个部门13个大环节的所有审批程序。

  “我们对村集体土地拆后利用标准厂房报批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实现了‘两减’‘两联’和‘两并’。”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美富算了一笔账,“每个项目基本上用三至四个月就能完成报批手续,较常规能够减少六个月的时间。”

  “两减”是指由规划部门减少的选址意见审批和面积预测环节,可节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接下来,由行政服务中心、“三改一拆”办联合发改、建设、国土等单位开展联合踏勘、联合确认。发改备案完成后,国土用地和水保、环保审查同步开展;施工图完成后,建工、消防、气象等单位紧接着开展设计图纸合并审查工作。“两联”和“两并”的做法,免去了相关文件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跑的麻烦。

  七项前置项目缩减到三项,招标公示时限从20天减少到5天;桩基、土建部分施工许可实行分布办理,施工队提前进场施工,节省时间一个多月……为了提高拆后利用项目审批速度,当地每个部门都开出了“绿色通道”。

  另一方面,则是相关规费减免带来的好处。温岭市专门出台拆后利用扶持政策,对17个部门54项行政审批税费进行全面清理,减免了配套费、工程质量检测费,减半收取国土、人防等多项资费,整个报批流程的规费从原来的每平方米200元降至80元。

标签: 拆迁|三改一拆|土地 责任编辑: 石潇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