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扣,也叫盘纽,就是旗袍上的纽扣。中式的盘扣很精巧,它是用一种叫作“袢条”的折叠缝纫布细条盘起来的。
在所前镇东复村有一户人家,三代人与盘扣结缘。如今做盘扣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他们很想把传统手艺教给年轻人,让其发扬光大。
三代人的盘扣情结
在所前镇东复村一幢农居房里,71岁的胡亚珍坐在女儿金志群旁边,看她手持针线,静静地做手工盘扣。旁边一粒粒带有灵气、色彩各异的一字扣、琵琶扣等盘扣躺在盒子里,展现传统手艺的美感。
编盘扣的手艺,是从金志群的奶奶何月珍那里传下来的。“奶奶年轻时是裁缝,我小时候就常看到奶奶把裁剪下来多余的碎布头收起来,折叠成细长的布条慢慢编。”金志群说。
与盘扣真正结缘,是从金志群的父亲金国权开始。1975年,金国权就职于所前公社内一家中式服装厂,传统中国服装绕不开盘扣。“那时候因为生产需要,允许带材料回家中制作,我老婆就是从那时学会制作盘扣的。”金国权说,在他的带动下,大队里不少人尤其是农村妇女都学会了这门手艺。
1978年,从中嗅到商机的金国权开始自己创业。“起初,盘扣的样式比较单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唐装、旗袍等服装兴起,盘扣的样式多起来了,我们也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制作多种形状的盘扣。”金国权说,耳濡目染之下,女儿金志群也学会了这门手艺。
这两年,父女俩经常在样式设计和颜色搭配上下功夫。盘花分列两边,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小小一枚盘扣,藏着最独特的匠心。金国权说,盘扣里头的讲究是很多的,有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花样也繁多,比如最传统的是一字扣,结婚要用双喜扣,老太太生日要用寿字扣……
老手艺盼社会关注传承
金国权说,一粒盘扣,无论花样怎么复杂,也只是一根布条盘到底,中间没有断层或者接合。不同的盘扣,需要做不同的布条,圆布条和扁布条分别适用不同种类的盘扣。如果弄错了,就盘不出好看的盘扣。
“盘扣的编法跟中国结相似,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金国权说,制作盘扣主要有五个步骤——
一是裁,布条裁剪要均匀,长一尺二寸、宽一寸二;二是翻,用专业钩子把布条翻制成各种形状,比如条形、圆形,形成了最终的材料;三是结,其实就是打头;四是盘,根据客户的需要,盘成不同图案的扣子;五是缝,把盘扣缝在服装上。
“你看,这么小一粒盘扣,其中却包含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金国权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愿意从事这门老手艺的人不多了。他希望这门老手艺能引起社会关注并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
金国权说,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喜爱手工、有耐心、有创意、做事细致,他都愿意传授编织盘扣的技法。有意者可以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2654321联系我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