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婺城文化产业厚积薄发
2018年02月14日 12:42:05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童阗韬

  近年来,婺城区大力实施“文化强区”发展战略,坚持做好“文化+”模式,让文化园区不断吸纳新人才,为婺城文化产业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婺城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婺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区现有各类文化企业1200多家,规上企业72家,这些企业主要分散在演艺娱乐行业、出版发行行业、网络文化动漫游戏行业、文化类电子商务行业、时尚产品制造行业、文体用品及设备制造行业、时尚批零业、文体产品出口贸易业等行业。

  “文化+”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文化+”模式是婺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剂良方。自“文化+”模式实施以来,已开拓出婺城文化影视时尚产业的发展新空间。

  “文化+旅游”

  去年,地处婺城区雅畈镇汉灶古村的中国婺州窑博物馆开馆。在静卧千年的古窑和那被层层掩埋的历代古瓷见证下,沉睡千年的婺州窑火重新熊熊燃起。

  唐代陆羽《茶经》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在茶圣笔下,婺窑茶具品质上乘,位列探花。婺州窑主要分布于金衢盆地,以金华地区为主。

  多年来,婺城区积极开展古窑址保护及婺窑文化传承。2004年,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成立。2007年6月,《婺州窑传统烧造技术》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荣登榜单。

  2015年,“婺窑小镇”项目在雅畈镇落地。“婺窑小镇”北通雅畈老街,南达宝华禅寺与庄缘谷,东到石楠塘徐氏宗祠,是雅畈镇文化旅游的核心线路。

  “婺窑小镇”项目充分立足当地历史文化优势,大胆创新,探路旅游产业,发展乡村经济。项目旨在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河道、古桥、古树等的保护;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价值的传统民俗和文化习俗,延续历史文脉。

  婺城区有40多处保存基本完好的婺州窑址,基本上以烧造民用瓷为主。这些窑址主要分布在雅畈镇、汤溪镇、长山乡、琅琊镇、沙畈乡、安地镇、白龙桥镇等乡镇。2001年,婺州铁店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文化+旅游”的模式,正以婺窑小镇为基点,在婺城渐渐扩散开来。

  “文化+非遗”

  一个废弃已久的粮仓,距离非遗“赶集”的非遗体验中心有多远?婺城用行动解答了这个疑问。去年,婺城将一个上下三层共2000多平方米的废弃粮仓,改建成拥有5个区域近20个非遗项目的金华首个非遗体验中心,开启了婺城非遗传承性保护的新尝试。

  走进体验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传统食物:热气腾腾的土烧饼、汩汩流出的原磨豆浆、软糯清香的麻糍……让游客不禁咽口水。婺城区非遗传承人、金婺非遗体验中心负责人吕永明说:“在这里,游客们体验到的全是陈年老故事。”

  近年来,金华市及婺城区非遗中心组织“美丽非遗文化礼堂百村行”及金华非遗年货节等系列活动,组织非遗下乡“赶集”展演。“一方面,我们持续做了几年下乡巡展,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一直希望有一个固定地点,集中辖域内所有的非遗项目,长期为市民提供展演和体验服务,真正让非遗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将传统文化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另一方面,非遗有其珍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但缺少市场化运作的成功案例。将这两方面结合,探路非遗文化产业,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可持续的非遗传承方式。”婺城区非遗中心主任朱明升说。

  金婺非遗体验中心的成功建立,让更多婺城人体验到了“文化+非遗”的力量。难怪前来参观的大学生表示,参观了金婺非遗体验中心才忽然明白非遗何以如此珍贵,才明白为何要对此进行传承,因为在这里寻到了农耕民族的根。

  “文化+科技”

  作为一家由电子信息行业资深专家及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专注于透明液晶屏,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企业,浙江斯玛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婺城“文化+科技”发展的典型。

  斯玛特的主要产品是LCD液晶透明显示屏,这是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显像材料。该材料既可如普通液晶屏幕一样显示图片或动画内容;其高通透性使得观众可以穿透屏幕,清楚看到屏幕背后的物品。

  在街头巷尾投放笑脸墙、公益广告等,均可以用到斯玛特的这种显示屏。例如,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就利用这种高新技术全方位地展示文明创建的成果,更好地向市民展示城市的风采。

  同时,婺城区还有大大小小50多家印刷包装企业,如何鼓励企业实现类似远大印刷去摸索和研发药品盒的数字印刷技术,将应用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广泛运用,推动印刷业、文化用品及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使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是亟待破解的一个课题。

  婺城在谋求发展的同时,还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了文化创意设计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延伸文化产业链条,让“文化+科技”模式得到完整实现。

  “文化+网络”

  婺城区有良好的网络文化基础,有着云安阁、合丰科技、嗨乐科技等一大批网络文化企业。

  作为一家构建谱志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公司,天下谱局金华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饶玉华表示,目前天下谱局拥有接近40TB数据的庞大数据库,这些数据均来源于已收藏的家谱,通过将历史和现实的人文活动分解为时间、地理信息、事件、人物、述评五大元素形式,所有谱志信息一目了然,使用天下谱局的软件,就能轻松地查询自己的血脉渊源,寻得自己的根。

  拥有雄厚的网络文化基础,如何推动文化产业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是婺城下步的工作目标。在婺城“文化+网络”的规划中,未来婺城将积极发展与数字创意相关的网络游戏、在线娱乐、电脑特技、软件设计、数字节目制作、户外新媒体等新兴业态,最终实现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地位。

  同时,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和浙中信息产业园的成功建设也给“文化+网络”的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婺城一直积极扶持网络娱乐、游戏、教育、动漫创意、信息软件、广告设计等网络文化和创意企业发展,鼓励网络文化创新、创精,推动网络娱乐教育动漫创意及其服务业发展。

  文化园区

  特色鲜明

  婺城区现有CRC文化创意园、八咏文创基地等多个文化园区。这些文化园区的出现,增强了辐射能力,把散落文化企业集群成为现实,让小微文化企业不再各自为战。

  CRC文化创意园

  当产业园遇到文化创意产业,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位于婺城的CRC文化创意园的情况,或许会告诉你答案。

  市区金带街上有幢色彩缤纷的建筑十分吸引眼球,这便是CRC文化创意园。CRC文化创意园总经理应政说:“围绕大学建设科技园、文创园的模式在大城市中已是常见,因为很多大学生、高校教师都有创业的梦想。于是我们就借鉴了这个模式,将CRC文化创意园建设在了浙师大的周边。”文化创意园成立后,确已吸引了不少浙师大的老师、毕业生来创业。

  做好一个文创园区的前提,是要让它的内容有文化、有创意。如何定位、如何改进、如何招人,无时无刻不在挑战建设者的神经。况且文化创意产业不像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而园区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创客们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资金上的支持。“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聚合各种文化创意元素的地方。”应政说。

  如今,金华CRC文化创意园已经有170多家企业进驻,由大学生创业的就有近百家,聚集了设计、绘画、陶艺、摄影、演艺等文化创意企业,但是园区内的租金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便宜的价位。

  同时,文化创业园也给创业者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因为一个人想出来的创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远不如激烈讨论得到的创意来得精妙.一个人在家里听到的、看到的和在外面听到的、看到的都会有所不同,而文化创意园就为这类创意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基于资源共享的便利,园区内的企业化学反应已经开始慢慢显现,婚纱设计和婚纱摄影的合作、设计公司与艺术家的灵感结合等情况已开始变得普遍。

  八咏文创基地

  八咏文创基地位于金华古子城,分别由位于市区胜利街173号的1949创意工厂(原新华印刷厂)和位于将军路188号的188创意园(原佳环电子公司旧厂区)两个园区组成,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八咏文创基地依托古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1949创意工厂是市区最早开设的文化创意园。在该文化创意园建成之前,国内北京、上海等地由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园正办得风生水起,八咏文创基地的负责人鲍旭东看到如此情景,萌发了在金华尝试的念头。2007年底,鲍旭东开始将废弃工厂打造成文化创意园。转眼过去10多年,如今的1949创意工厂已经特色鲜明,成为一个摄影工作室的聚集地,也汇集了一些小型设计公司。同时,1949创意工厂的顺利创办也让鲍旭东看到了这一产业未来的潜力和前景。2011年底,188创意园正式筹建,入驻了不少设计类、美术类工作室。由1949创意工厂和188创意园两个园区组成的八咏文创基地就此诞生。

  与1949创意工厂相比,188创意园的内容更多元化。鲍旭东表示,188创意园对入驻人员的门槛要求很低,只要他们从事与文化、艺术、设计等行业相关的工作即可,并不要求规模,甚至一个人、一间办公室也行,租金一年也就几千元。“一定意义上,我们把它作为大学生创业基地来打造。”鲍旭东说。目前,创意园的入驻率已达到70%以上。

  这些年,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加上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愿意从事文化产业,让婺城文化产业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未来,婺城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拓展,让这个讲究细水长流的行业从八咏文创基地扩散开来,实现“走出去”。

标签: 婺城区;创意园;文化;婺城;文化创意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