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潘公凯来甬展出水墨画和建筑设计:跨界是未来的趋势
2016年11月03日 09:41:40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陈晓旻

潘公凯向参观者讲解建筑作品。记者 周建平 摄

  浙江在线11月3日讯 昨天下午,“跨界·实践———潘公凯水墨与建筑作品展”在宁波帮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出潘公凯两部分作品:水墨画和建筑设计。潘公凯说这是一个关于艺术跨界问题的展览,“这个展览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如何跨界,整个展览主题就是对跨界的讨论”。

  家乡人的效率给潘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潘公凯,阿拉宁波人。风景秀丽的宁海是他的出生地,国画大师潘天寿既是他的父亲,也是他走上文化艺术道路的引路人。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家,潘公凯也是宁波帮在文化、艺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宁波人的骄傲。“弘扬宁波帮精神,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是潘公凯先生的肺腑之言。昨天展览开幕式上,心系桑梓的潘公凯先生还特别为宁波帮博物馆捐赠了水墨画《夏梦图》,以支持博物馆的成长。

  在展出现场,潘公凯先生向观众详细地介绍了每一幅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理念,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宝贵而亲切的艺术品鉴之旅。说到这次的展出,他很动情地说:“能够在家乡办展览是件特别高兴的事情。虽然准备时间仓促,但是效率特别高。我曾经努力促进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的成立,那时宁波大学也是效率非常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希望自己能够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做一些贡献。”

  宁大潘天寿艺术学院模型很吸睛

  本次展览展出潘公凯近几年创作最丰富的水墨画和建筑设计两方面的作品。

  水墨部分体现了他对传统笔墨精神和修养格调的理解及当代呈现。其中,一幅长逾15米的水墨画更是首次公开亮相,他说:“我喜欢画大画,十多米长的作品家里当然没法画,都是租了农民的房子画,但那些大房子都是临时房,为此还搬了好几个地方。”

  建筑部分则展示了潘公凯的建筑设计方案精选作品,其中包括他为中国美术馆新馆设计的方案模型、宁海美术博物馆和影剧院模型等,最有意义的一件应该是两三年后将会屹立在甬江边的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模型。潘公凯坦言希望它能成为甬江边的标志性建筑:“在设计中我的第一考虑是必须醒目、必须整体、必须国际化。因此我的方案选用了亮白色,并强化横向线形结构,建筑物的立面宽度连续长达300多米。同时在横立面上有很多的不规则气泡状圆筒形,代表着水珠,并增加青春活泼的气息。教学楼内部很多不规则的气泡状圆筒形贯穿其中,便于学生们利用不规则的多功能空间发挥创意做各种用途。”

  他是个不知道休假的艺术狂人

  潘公凯是当代中国重要学者、艺术家、建筑师。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院这两所中国最知名艺术院校的掌门人,主持并实现了两所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贡献卓著。

  在艺术教育领导工作之外,他的专业方向和探索领域囊括水墨画、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与画论、西方当代艺术学与观念装置艺术、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研究等,并在每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潘公凯被称为是一位融会贯通的跨界高手。

  潘公凯表示:专业之间的跨界和交叉是世界潮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可行性也是国际性的讨论热点。由于自己长期担任艺术学院院长,非常希望能够培养具有创意性思维的跨界人才,但是没有现成的路径,于是想到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为学生提供些经验。因此,十多年前,他开始以惊人的精力和激情跨越不同领域。

  身边的同事说,潘公凯是一位不知道休假的艺术狂人。而潘公凯则告诉记者,自己的动力其实也是兴趣使然:“我从小就有当建筑师的理想。虽然后来从事的是绘画专业和艺术教育,但是对于建筑设计,我总是有忍不住自己动手做一做的冲动。有些前期的意向性建筑设计,我当然知道其中的大部分是不会真正实施建造起来的,但就是忍不住。”

  潘公凯认为,虽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文化呈现出解构化、碎片化、匀质化、拼贴杂存、扁平化的大趋势,但仍然有生成全新结构和系统的希望,而他正是想用自身来做试验,以个体之力来践行和证实这种完美主义理想的可能。

  本次展览到11月20日结束。


标签: 建筑;设计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1033495384175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