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这个女孩专门收藏清代服饰 每件凤冠霞帔后面都有故事
2018年01月08日 15:12:44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程潇龙

沈伟媛

  终于有一天,沈伟媛可以与外国人流利对话。

  在这个圈子里,她也出了名,常来东台路的外国人,都知道有一个来自宁波的姑娘Shirley Shen,能用流利的英文,讲述藏品背后的精彩故事。

  来逛东台路的外国人,常说这么一句话,“如果要去东台路买古董,一定要找Shirley Shen。”

  每件藏品背后

  都是一个女人的故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做杂项了,就做中国的刺绣。”

  那些年,她几乎天天在飞,到世界各地寻找着与她有缘的东西。凤冠霞帔、点翠、三寸金莲,一件件不断积累,从一到百。

  “那些老外,取出的每一件中国古代绣品,都是八九成新,甚至还有9成9新。

  “你简直不敢想象!这些都是上百年的宝贝。

  “他们取出每件宝贝,都会戴上手套、敛声屏气、那么小心翼翼,像呵护婴儿一样。这些年代久远的绣品,其实很脆弱,水滴、汗液和阳光随时可能会毁掉它们。

  “一件衣服就是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对这些故事充满了兴趣。”

  沈伟媛说,自己在全球收藏的第一件绣品,就是那件五品夫人的霞帔。

  “霞帔是女人穿在正规场合的礼服,女人会穿一件大袍子,在外面再套一件霞帔。”

  外国人要为中国服饰

  定制一座全新展馆

  沈伟媛告诉他们:

  “我愿意等。”

  东台路拆迁后,沈伟媛再也没有开启第二家实体店,尽管这样的店铺,在繁华时期,有“日进斗金”诱惑。

  她说,“自己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今年7月,沈伟媛开始尝试举办清朝服饰讲座。

  “做第一次讲座的时候,我觉得很有力量,本来说一个桌子十几个人,但最后来了四五十个人,都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每个人都那么的热爱,从眼睛里可以看出来的一种热爱。用这种热爱的眼光看我的藏品,我是非常开心。”

  沈伟媛在讲座中分享了知识,物件背后的故事,该如何欣赏清朝服饰……

  “我非常开心地回到家里,我告诉自己要不停做讲座,我要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

  一次在东华大学讲课时,沈伟媛告诉在座的服装设计学生,“其实,我们不用抄袭那些LV、香奈儿chanel品牌。早在数百年前,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高端艺术品。”

  目前,全世界不少博物馆曾向她发出邀约。荷兰的一家博物馆愿为这些中国国粹,定制打造一座全新的展馆,不过这需要时间,要等。

  沈伟媛告诉他们:“我愿意等。”

  沈伟媛是宁波慈溪观海卫人。

  1993年那年,她还是一个懵懂青涩的小女生,被经营古董的父亲带到了上海的东台路古玩一条街。

  从此走上了一条收藏的不归路。

  这条路之所以不归,因为沿途的风景太美丽,让人不忍回头。

  沈伟媛从骨子里喜欢这些古代的衣饰。

  “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们在召唤,在等待,在等一个有缘人。”

  这些年,她走遍全球20多个国家,到处旅行,“我总觉得会在世界的某一个古董店,某一个角落里,遇见一件非常美丽的衣服。”

  目前,沈伟媛的个人藏品以清代女性服饰、三寸金莲和点翠头饰为主,总数达400多件。

  行内人的评介是,“这些精美的华锦,几乎全部出自清代的江南三大织造局(杭州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交织了数百年来所有女子的梦境。”

  业界另一个说法是,“去东台路买古董,一定要找Shirley Shen。”

  Shirley Shen就是沈伟媛,她还有另一个更加接地气的绰号——东台路女王。

  为什么对清朝女人服饰有偏爱?

  沈伟媛对我谈起了她的家乡宁波慈溪。

  小时候,我家乡观海卫,有一个绣花厂,全部做的是外贸订单,被面、睡衣。我家隔壁邻居,和我同龄的一个小姑娘,年龄小、绣工却好,每天都能从绣花厂领活出来赚钱养家。绣花厂有一大批阿姨做绣娘,专门传授绣工和验货,我的姑姑就是一位资深的绣娘。那时候,小孩子没有很多娱乐活动。我放学回来,就跑到姑姑那里,帮绣娘们做一些穿针引线的活计。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再后来,绣花厂就没了,我也离开了家乡。

  我觉得,我后来的人生,都受到童年这段经历的潜移默化。

  收藏清代服饰,是那个时候种下的根。

  为了在上海站稳脚跟努力学英语

  2015年拆迁以前的上海东台路,蕴藏着老上海的气质。

  内行人常说,上海占据着“中国收藏半壁江山”,在上海的收藏圈子里,有很多人是东台路起家的。

  沈伟媛的收藏之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95年,年轻的沈伟媛从父亲手中接下了一间古董店。

  那时候,东台路上熙熙攘攘,很多来光顾的顾客都是外国人。

  “我才中学毕业,英文水平让人着急。可你知道,宁波人天生就有做生意的基因,也有种骨子里的顽强。英语不好?努力学啊。街上只要有外国人,我就凑上去,用一个个英文单词拼凑个大概意思,问他们都喜欢啥宝贝?很多老外都说,喜欢中国的刺绣。

  “熟悉起来,有老外和我还成了好朋友,我一开口说话,他们就乐了,‘Shirley Shen,你这句英文说得不标准,我来教你吧。’”

  傍晚时分,店面关门后,她就赶去夜校,认真学习英文。

  每一件凤冠霞帔后面都有一个女人的故事

  宁波这个女孩

  专门收藏清代服饰

  先从西湖边的故事开始。

  清顺治年间,又是一个春日。苏白两堤,草长莺飞。

  花港观鱼紧邻的杭州织造局里,绣工最好的绣娘们,正在赶制一袭五品霞帔:补子上,一只白鹇渐渐显现,宛从天上飞来。

  转眼月余,一年一度的春祭大典上,五品夫人身着这件霞帔参拜圣上,优雅端庄,惊艳全场。

  又转眼,已是清同治年间,江南钱府的少爷即将前往美国留学。

  夫人眼含泪水,欲言又止。临走将这件霞帔交给了他,“白鹇耿介,定成大事。”

  抚摸着细密的针脚,似乎还留有绣娘的指间余温,钱少爷坐上了开往美国的大船,一个世纪过去了,霞帔的故事还没有说完……

  2000年春天,20多岁的宁波女孩沈伟媛,踏进了美国纽约的一处古董市场。

  “嗨,你是中国人吗?”一名古董商叫住了她。

  “是啊,我是中国人。”

  “我想给你看件东西,它非常美丽。”

  古董商从玻璃柜里取出了这件霞帔,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将衣服摊开。

  沈伟媛张大嘴巴慢慢摘下了墨镜,她被惊呆了:振翅的白鹇、盛开的牡丹,还有那海那天……

  她眼里突然噙满了泪水,在心里对它说:我让你久等了。

  这是沈伟媛开始收藏清代女性服饰的第七年。

  记者 程潇龙 图片由沈伟媛提供

标签: 东台;霞帔;服饰;女人;故事;古董;收藏;织造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