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成为世界级遗产后 衢州姜席堰该何去何从
2018年08月27日 11:29:36 来源: 衢州晚报 黄国平

  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69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国际执行理事会议上,衢州姜席堰成功入选“2018(第五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理事会主席为姜席堰授牌的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到这里。

  作为姜席堰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全过程的参与者、见证者,本期《人文智库》主讲人黄国平更关注的是:成为世界级遗产后,姜席堰应当何去何从?

  ●做好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由此可见,在保护姜席堰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完好性、持久性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并做好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

  姜席堰的设计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地势进行合理的布局,毗邻在蛇山、龟山之间。姜堰、沙洲和席堰有机地连接,680多年来依然保留初建时的形制,并一直延用至今,使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综合效应。

  讲生态,还要确保姜席堰灌区面积不减。姜席堰灌区大部分属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主产区。2010年,灌区部分区域就已列入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高效园区总体规划,规划建设龙和渔业示范区、稻菜轮作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营生泥鳅精品区、龙洲水果精品区、百利科技示范区等区块。目前,对这些项目要实行优化组合,确保灌溉效益农业得到提升。要按照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保障姜席堰灌区面积的持续稳定。

  姜席堰灌区现有总灌溉面积3.5万亩,通过造田造地等农田开发项目,改旱地为水田,扩大流域的灌田面积,同时要通过多种举措,使姜席堰灌区在提质增效上多做文章。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造福于人类。

  ●利用好世界级遗产的“标准”

  随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影响面的扩大,我们应当积极遵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法理,切实加强姜席堰灌溉工程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首先,应当落实专门管理机构。成立姜席堰灌溉工程遗产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处。将乌溪江引水工程龙游管理处归并组成姜席堰保护管理处。由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姜席堰工程设施(堰体、闸门、渠道、堰洞)和附属设施(水情博物馆、水碓、提水筒车)的日常管理和保护,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要制定姜席堰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管理章程,明确工程设施按照遗产公约管理相关要求,制定相应巡查管理规定,严禁伐木、挖沙、采石等活动。

  其次,依照遗产保护公约及守则,编制《姜席堰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在规划中,需要明确姜席堰枢纽工程、姜席堰子堰、闸门农田水利工程、姜席堰灌区运行维护工程等保护方向。划定枢纽工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边界,明确红线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重点水利设施实施强制性保护。依据灌区堰长制的传统做法,制定新的用水管理章程,不断提升灌区的农业效益。

  再次,整修加固堰体及相关配套设施。堰体工程施工要尽量遵循原有总体布局,不改变原有堰体结构,原有的建筑材料,尽量采用原有施工工艺,保持文物的延续性。

  此外,还应该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对古代的堰洞、子堰和水动的水碓、筒车、水车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整理姜席堰传统祭祀堰神、传统民间信仰和习俗、挖掘撰写姜席堰民间故事和传说,提升文化内涵,以及申报与姜席堰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还需要向社会公开征集姜席堰相关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查阅金华、衢州、龙游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存有的姜席堰文献档案资料并书影保存,编辑《姜席堰志》和策划展陈姜席堰展示馆等。通过此举,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姜席堰的典故、工程、工艺、管理、运营、事故等历史文化,增加游客对姜席堰工程的认知、认同和敬仰。

  ●借旅游东风,助乡村振兴

  姜席堰是一块旅游的处女地。近来,游客络绎不绝,周边群众应接不暇,而游客也因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叫苦不迭。因此,以旅游景区为目标来策划和建设姜席堰,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功能来规划对姜席堰的建设。这么多的游客来了,吃、住在哪里?目前周边村庄除了后田铺村有一家农家乐外,无任何的农家乐和民宿。短期要抓紧开发农家乐、渔家乐,解游客之所急,也可以规划线路与龙和渔业码头的餐饮与住宿相对接。怎么“行”?解决公交车营运的问题,将当地公交车线路做合理调整延伸,并扩大后田铺停车场面积。“游”哪里?沿姜席堰枢纽工程的核心建景点并规划游线,如在洪呈停车场下车,乘竹筏漂流2公里到姜堰观光,在沙洲设立主题文化进行参观,走栈道过堰洞,参观乌引工程及发电站,到席堰,参观碑林、水碓和展板等,再到后田铺文化礼堂听一场“姜公席公故事”的婺剧,这也解决了“娱”的问题。“购”什么?引导当地群众开发竹制品,售卖龙游农家发糕、茶叶蛋等习俗食品。

  我们要借旅游产业这股“东风”,助力乡村振兴。综合开发效益农业、效益渔业和旅游产业,积极引导当地村民投资开发第三产业,做到以姜席堰一业带百业、村村有一品的特色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农业、农民的丰收,符合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对“灌溉工程遗产”所赋予的内在要求,既为解决农民脱贫致富提供鲜活的例子,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问题。

  姜席堰是古代龙游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龙游先民战天斗地创造的劳动成果,是龙游人民群众伟大的工程技术创举。对龙游县元代以来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对龙游县建城史的研究,对“龙游商帮”的研究,对龙游水利史、交通史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信息、参数和实例。这些也为我们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一方面,我们要总结姜席堰灌农的经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姜席堰古往今来的英雄创造、典型事迹、传统习俗、民间故事。恢复灌区中具有独特魅力的水动力设施,收集和总结古代劳动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化水为利的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龙游古代先民姜席堰堰长制的创新管理,也值得当代人研究。我们可以整理有效可行的方案,并运用新龙游乡村社会治理中,增加龙游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工作热情。

  姜席堰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一品牌已落户,我们希望姜席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走上一个新台阶。推动以姜席堰为例的龙游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标签: 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灌区;可持续发展;龙游;遗产;衢州;排水;乡...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8275610051459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