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20天征迁1万亩地,新昌干事创业的“战斗力”哪里来——
党员干劲足 拼出“加速度”
2016年10月29日 05:39:5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周智敏 吕玥 县委报道组 孙艺秋

  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周智敏 吕玥 县委报道组 孙艺秋)20天,征迁1万亩。

  最近,新昌工业园区大明市区块开发诞生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加速度:从9月22日召开征迁动员大会到10月12日涉及的最后一个村完成征地签约,该区块征迁前后正好历时20天,签约面积1万余亩,比原计划提前近两个月完成任务。

  这样和谐高效的攻坚克难,在新昌并不少见。从三改一拆到农村环境“三治一提升”再到征地拆迁等重点难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这样的转变,近年来在这个浙东小城持续又真实地发生着。让我们去看看,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如何实现的?

  20天征迁1万亩怎样实现?

  干部沉下去 真心换民心

  “高效的背后,离不开人的作用。”

  这是日前记者在大明市区块所在的新昌羽林街道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丁家园村党支部书记丁玲月有直接感受:“不要说这段时间,这些年街道干部把我们村每一户人家、每一个角落都跑遍了。”

  征迁任务重、时间紧,怎么办?国庆假期以来,新昌工业园区和羽林街道的130多名党员干部放弃休假,入户走访了3800多户村民,组织召开数十次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户长会议,耐心细致地开展政策宣传解释。

  藕岸村是规划兴建的甬金铁路新昌站所在地,征迁涉及土地3000多亩,是这次征地面积最大的村。

  负责该村征迁的街道干部、工作组副组长俞六明,那段时间每天从早上工作到夜里12时左右。群众对补偿价格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不肯签约的,是出于什么原因?老俞挨个到村干部、村民代表家中讲政策、听要求、拉家常,把问题记在笔记上回头解决。

  “只要老百姓认可的事情,就没有做不了的工作。”短短13天里,俞六明跑到100多户村民家里谈心,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认同在行动上。10月6日,藕岸村成为5个率先签约的村庄之一。

  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急群众所急。大明市区块是苗木之乡,签约时丁家园村有村民提出,征地后原先种植的苗木迁往何处?丁玲月和工作组干部白天了解情况,晚上就召开分析会,政府收购和迁移补助两种方案随即制定出炉,得到了村民的肯定。

  羽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俞少楼曾感慨,干群之间的信任来之不易。近年来,新昌陆续建立“民情快递”制度、乡镇干部值班住夜和下村服务责任制等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考核下村次数,更要求对村民反映的每个问题都记录备案,并逐一落实解决。转作风、接地气、办实事,已然成为当地干事创业的一种常态。

  87天让小村蜕变如何做到?

  党员带头干 村貌大变样

  今年新昌知名度最高的村是哪一个?被当地媒体称为“大联现象”的发生地大联村,算得上一个。

  入秋以后,双休日的大联村分外热闹。漫步小村,3D田园风光墙画、竹篱笆、古香樟……美丽的乡村风貌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城里的游客。但外人想不到,就在半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环境脏乱臭的普通小山村。

  “87天,这是一个让所有村民都铭记的时间,我们为此立了块牌子叫‘时间墙’。就是这短短87天,让大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梁林华语气里透着自豪。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场全面治理农村脏乱臭现象的“三治一提升”行动在新昌城乡开展。拆旧、拆违和集中整治工作涉及的利益错综复杂,工作难处多,从哪里着手?大联村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答案——先党员干部后普通群众、先重点场所后每家每户。

  让大联村党支部委员俞建超印象深刻的是,整治前,有几个党员家里有露天粪坑,个别还占用了集体土地。群众的眼睛都盯着党员,说要整治就要党员带头。

  为顺利推进整治工作,村里召开党员大会,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拆、带头清理。会后,身为党支部书记的梁林华当即拆了自家的车库,许多党员见状心服口服,不但迅速完成自家整治,还积极上门做通其他村民的工作。

  为了赶时间完成整治,梁林华把自家厂里的项目扔给了别人管理;有好几个晚上,村两委干部把自家的小车开出来,亮起车灯打扫卫生。整治结束后,村里给每个党员划定了保洁责任区,看着党员们天天在责任区里忙碌,村民们也主动加入了保洁大军。

  不仅在大联,今年以来,新昌在全县所有乡村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的“三亮”行动,每月5日还被定为全县党员“红马甲”先锋日。党建引领的效果显而易见,截至今年10月,新昌398个行政村中已有380个通过农村环境“三治一提升”验收,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大山里的小镇何以扬名?

  一点连一片 抱团促发展

  环境美化仅仅是个开始。“党建好不好,关键看变化。”在新昌县委组织部负责人看来,抓党建完全可以通过抓有形的变化,抓出群众的满意度。

  距离新昌城区约1小时车程的沙溪镇提供了另一种实践路径。虽然小镇位置偏远,但风景如画,进镇的一处隧道口上,“骑行小镇”四个大字分外亮眼。

  今年,新昌县明确了7个特色旅游小镇和26个特色村庄的创建目标,通过挖掘整合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打出品牌,沙溪的“骑行小镇”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并不是沙溪之前的发展道路。该镇花岗岩资源丰富,如今的“明星村”董村原先就以开发花岗岩作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前我自己也有个大理石加工厂,经济效益不错,但后来发现再这样下去不行,对山体环境破坏太大。”董村党总支书记俞春国告诉记者。于是他带头关停大理石加工厂,并和村民们一起谋划如何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如今,董村的“小黄山”驴行、漂流已经成为全省知名的特色路线,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骑行小镇”的雏形渐渐显现。不过,一花独放不是春,如何让一条骑行线带起整个镇的发展?沙溪镇党委书记吕亦斌尝试将全镇17个行政村划成5个党建示范片,同时还在每个村派驻一名党建联络员,各个村又建起党员中心户。以“党建+”的形式,串点成线,推动地方发展。

  渐渐地,一条骑行线路,再结合一张密织的党建网络,“整镇推进、村村过硬”的图景在沙溪成为了现实。今年7月,沙溪镇在全县16个乡镇(街道)中率先完成“三治一提升”考核验收。

  目前,新昌全县共确定了85个党建示范点、两个示范带、两个示范片,原来的“一点红”成为了“全县红”,基层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各项中心工作,党建看得见、摸得着了,群众的支持度自然上来了。

标签: 党建;小镇;村民;整治;党员干部;工作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