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追踪玉壶中美合作所“抗战记忆”
2017年08月15日 08:53:25 来源: 温州都市报 记者 叶锋 姚卡

  该机构迁入文成后共举办四期训练班,培训了3000多名抗日战士 一处旧址曾培训“风语者”,另一处旧址的池塘前几年捞出很多子弹

文成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

97岁的胡克努老人讲述“抗战记忆”

  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纪念日,有一些人、一些事应该被永远铭记。

  日前,旅居加拿大温籍作家张翎推出长篇小说《劳燕》,这部抗战题材小说正是基于位于文成县玉壶镇的中美合作所的全景历史展开。

  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合作所曾为抗日战场培养了3000多名优秀士兵。历经70多年风雨,如今该合作所仅存几幢破旧老房,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向后辈不断讲述当年这里曾发生的故事。

  昨天,记者前往玉壶探访旧址,听当地老人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抗战记忆”,揭开中美合作所的神秘面纱。

  当时老屋大门由哨兵把守,任何外人不能进入宿舍区

  玉壶镇地处文成县东北部,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昨天,玉壶镇底村村主任胡希勃带着记者来到底村一处老屋,它是一座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门口立着一块“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石碑,上刻:中美合作所全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它是二战时中国和美国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机构,旨在收集交换军事情报、探测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部队,共同打击日军。中美合作所第八期训练班曾以“上新屋”为学员宿舍。另外一块石碑上刻着“中美合作所旧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场,一些工人正在对这座老屋进行修缮和保护。

  “镇里打算把这建成纪念馆,供游人参观。”胡希勃边说边领着记者进入老屋。该建筑为清嘉庆年间建造,正屋为七间两层悬山顶建筑,额枋上挂着一块清嘉庆十二年(1807)的匾额,上面写着“庭槐蔚秀”四个大字。

  今年97岁的村民胡克努老人,是这座老屋的住户,中美合作所在玉壶办班时,他24岁,见证了那一段历史。

  胡克努老人说:“1944年7月12日,日寇入侵青田,原址在青田的中美合作所迁到玉壶。当时,整个镇上都住满了学员。为了给这些抗日将士提供最好的居住条件,镇上稍微好点的房子都腾出来给他们居住。我家在‘上新屋’有三间二层房屋,第二层全提供给学员住宿。”

  75岁的胡克健老人也是这座老屋的住户。中美合作所在玉壶办班时,他才2岁。他的父母曾对他说起当时的一些事情。他回忆说:“当时我家的房子在一层,楼上住着学员,大门由哨兵把守,任何外人不能进入宿舍区。平时学员起得早,由于是木质结构,学员外出时为了不影响楼下居民休息,上下楼梯都十分留意,动作很轻。”

  在老屋第三进的院子里,有两个小池塘。“这两个池塘大约1米深。前几年我们清理淤泥时,捞出许多子弹。”胡克健老人说,这些应该是当时住在这里的学员留下来的。

  镇上住了100多名美国军官,吃的西餐是百亨牛奶和面包

  目前,玉壶中美合作所许多设施已不复存在,至今保存着的旧址除了这座学员宿舍“上新屋”外,还有当年的教导营“端廿八祠堂”。该处遗址位于玉壶镇上村,为二进木质结构建筑,显得有些破旧。

  “这座祠堂在抗战胜利后失了火,祠堂大门和厢房全部焚毁。当时因为缺少资金,居民只将祠堂大门重建。”胡克健老人说,这里是当时中美合作所中最神秘、保卫戒备最严密的地方之一,每个人进出都要经过严格检查,听说学员在这里学习和破译日军的密码和情报,曾是“风语者”学校。

  82岁的余序整是玉壶镇的退休教师,多年来致力于玉壶地方文化挖掘。他回忆:当时镇上有100多名美国军官,他们平时在“端廿八祠堂”训练学员,但住的地方都是镇上的好房子,吃的西餐是“温州百亨”供应的牛奶和面包。玉壶大壤的一位屠夫长期宰牛做牛排给他们吃。

  余序整还说:“有时美国军官在街上走,小孩子看见他们高喊‘美国好’,他们也回答‘中国好’。他们对中国的东西很感兴趣,有一次,他们来到我家的‘泰宁店’看叔婶织布,嘴里发出叽里呱啦的好奇声。他们乐于助人,当年,我有一位婶婶生病,疼痛难忍,玉壶中医无法治愈,美国军医得知情况后,免费为她做了小手术,并将她的病治愈。”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告无条件投降,玉壶一片欢腾。余序整介绍,美军教官最早从电台中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他们奔走相告,狂饮通宵达旦,显示了他们真性情的一面。

  总共截获日军密电11万多件,并破译多种密码

  据《文成县志》载,1944年7月下旬,中美合作所选址在玉壶举办。训练班由中方3个教导营、1个直属特务连和30多名美国官兵组成。受训官兵到达中美合作所后,被编为营,分排上课,接受训练。授课内容有侦探、爆破、擒拿、射击、战斗、电讯、秘密通讯等。训练科目都是美式轻武器:火箭筒、45型手枪、汤姆生机枪、卡宾枪、左轮手枪及爆破技术等。训练时,由美国教官担任教练,经过短期训练之后,即装备当时最新式的武器,组成精锐部队与日军作战。

  从1944年8月开始,到抗战胜利后被撤销,短短一年多时间,玉壶中美合作所共办了4期训练班,受训人员3000多人。

  文成籍学员余式坚在《我在玉壶训练班》一书中回忆,1945年元旦,他开始在玉壶训练班接受训练,学习课程有:军事学——在操场上基本训练与野外战斗训练;情报学——敌军人数、装备、番号、动向以及飞机、船舰吨位识别;爆破学——炸药使用、桥梁爆炸法以及其他建筑障碍物破坏等。结训后,他被分派到忠义救国军教导十一营特务连任准尉情报员,先后在乐清、温岭、宁海与日军作战。他所在的部队多次击败日军,直至抗战胜利。

  据史料记载,在1944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中美合作所共向美方提供4139件重要情报,而美方对中方的交换情报也有1758件。在电讯侦译工作方面,中美合作所在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总共截获日军密电11万多件,并破译多种密码。

标签: 中美合作所;学员;玉壶;旧址;日军;玉壶镇;训练;祠堂;老人;抗战...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