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斯超 通讯员 王唯)南湖畔,红船旁,一场场满含深情的讲述打动人心。93岁高龄的革命前辈杨巧云坐着轮椅两度上台,一次是宣讲,一次是谢幕,每一次他都精神抖擞、激情澎湃。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在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省妇联、嘉兴市委、嘉兴市政府联合举办“颂党恩 传家风”红色家风故事接力宣讲活动。
这是全国妇联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向家庭开展的红色家风传承系列活动之一,在上海、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等7个党史重要事件和活动发生地,组织党员家庭通过多种形式接力讲述红色家风故事。
活动从前期挖掘的红色家风故事中,精心挑选3位宣讲人来到现场讲述。革命前辈杨巧云、烈士家属代表袁瑛、红船守护家庭张一分别以亲身经历开展党史宣讲,传播红色家风文化,号召鼓舞全省家庭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家风。
因为年事已高,杨巧云平常大多住在医院。身边人和工作人员担心他的身体,他却坚持提前一天到场彩排。为了这次宣讲,他特意准备了两套服装。一套是挂满军功章的长袖衣服,在众人的劝说下,改成穿短袖,但有两枚军功章,他坚持佩戴,那是他的心头宝——一枚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另一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杨巧云1945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深知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他清晰地记得巾帼烈士、野战医院军医吴秀英的故事。1945年,为躲避日军袭击,野战医院分成多个小组,化整为零转移到农村。吴军医带领的小组刚安置好伤员,日军就根据汉奸密报赶到村里。为找到伤员和军医,敌人驱赶90多名村民到广场,架起机枪,逼着乡亲们交出新四军。在替村民接生完孩子后,吴秀英义无反顾地出现在敌人面前,说只有她一名军医在村中。她英勇就义时,年仅22岁。
杨巧云说,和许多革命烈士一样,吴秀英牺牲时很年轻,没有看到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如今,他能亲眼见证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这个伟大时刻,这是他最期待的事。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杨巧云说:“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我要为党再做点事情。把他们的事迹变成红色基因镌刻于心,变成红色家风代代相传。”他的宣讲感人肺腑,现场掌声热烈。
另一位宣讲人袁瑛出生于1971年,是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烈士程新甫是袁瑛的爷爷。袁瑛为自己是烈士的后人而感到骄傲。她说,每每站在嘉兴英雄园的纪念碑前,她总是把国家的发展、嘉兴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向爷爷一一诉说。
讲起爷爷的故事,袁瑛哽咽了。那是1949年11月的一天,年仅34岁的程新甫深入敌营侦察敌情,不幸被敌军发现,被沉于湖中,壮烈牺牲。1965年,他的长子袁铁民(其母迫于生计在程新甫牺牲几年后将其送给袁姓家庭)继承父亲遗志参军入伍。退伍后,袁铁民继续传承红色家风,和妻子项莲珍持续16年帮助残障困难家庭,直到2016年结对人因病去世。父母的言传身教给袁瑛和哥哥作出表率,要守好红色根脉,永葆革命本色。
宣讲人张一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嘉兴人。她说,父亲一直教导她:“我们要以馆为家,以岛为家。”她的父亲张新志,退休前是南湖革命纪念馆文保部副主任,主要负责南湖湖心岛上的园林绿化、红船维修保护等。南湖红船需要经过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的精心维护和保养。张一的母亲徐金巧曾担任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母亲对张一说,每每给观众讲述红船故事时,心情都非常激动,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小受父母亲的影响,南湖畔、红船边的红色故事成为张一内心最深刻的成长印记。张一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红船宣讲员。张一说,以往在南湖边讲述别人家的光荣故事,今天却分享自家的“平凡事”,父母和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比起自己的家庭,值得宣扬的红色家风故事还有很多。
当日,在场的观众们顶着烈日听完了他们分享的故事,深受触动。在嘉兴工作的边婷婷感动地说:“杨巧云老先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这些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对革命有着崇高的信仰,值得尊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