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突破1万美元,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央强调共同富裕,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可以说意义重大。
仔细剖析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1万美元背后的数据,就会发现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很大。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但计算其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30%。理想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要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强,离这个水平还很远。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共同富裕,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大的难点恐怕就是解决收入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共同富裕的重点工作包括多个方面,解决公共保障、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短板问题,虽然也很不容易,但路径相对清晰,方法相对明确;相比之下,收入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复杂,事关浙江未来发展方式的选择,涉及许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处理,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是,居民收入增加应当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相适应。这里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服务业尤其是生活类服务业,它的收入需求弹性要大得多,收入拉动效应的空间也大。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为从业者带来增收空间,而且还能减轻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产业从业者的收入,形成低收入群体增收和产业结构演进的良性循环。浙江应通过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群扩容和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占比继续提升,使之成为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路径。
共同富裕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农民工群体。补短板也应优先聚焦26个山区县、农业农村和低收入群体。对这些群体和区域而言,核心的问题就是收入问题。围绕增加居民收入和完善收入分配结构,要积极探索,努力提出可借鉴、可参考的浙江路径,这也是“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