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之江奔涌向大海
——浙江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综述
2021年07月01日 04:44:3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攀

  不出产皮毛,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这是海宁;没有名山大川,鲜有历史古迹,却见证了从“浙中穷山沟”到“东方好莱坞”的传奇,这是横店;一个小镇,集聚35万外来人口,产出的童装占全国童装市场三分之二以上份额,这是织里……放眼浙江,很多令人称道的奇迹,都因改革开放而生。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得风气之先,爆发出积蓄已久的巨大势能,行动早、步子快,成为国内改革开放先行地,成为全国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今天,浙江正在向更高处攀登,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去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之江大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去年8月,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要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总书记有号令,浙江见行动。去年11月,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描绘了“十四五”发展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把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要打造的“四高地两区一家园”之一。

  一年多来,浙江锚定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把改革的大旗举得更高,把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大力推动改革突破争先,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自贸区扩区扩权,进出口总值创新高……浙江不断向改革开放新高地进发,加快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打造“重要窗口”添砖加瓦。

  甬舟高速舟山跨海大桥上车流滚滚。2020年9月,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方案发布。浙江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不断冲刺。 拍友 姚峰 陈磊 摄

  改革,向着更大力度

  江南夏日,绿树浓荫。浙江上下,喷薄着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火热激情。

  自今年2月18日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吹响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号角,4个多月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聚焦聚力,围绕“152”工作体系,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普遍进了角色、上了跑道,形成了整体推进、集中攻关的良好态势。

  数字化改革,开启了浙江改革新征程。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识,将进一步打破城乡、地区、群体壁垒,实现制度重塑,让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充分涌流。

  数字化改革,是浙江持续全面推进改革的一个生动写照。抚今追昔,循着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发现,40多年来,改革是浙江发展的源头活水。浙江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都离不开改革——

  在浙江义乌,说起第一代经营户冯爱倩的故事,很多人津津乐道。1980年,冯爱倩刚好40岁,家里老少共有8口,日子过得艰难。她凑了300元,到外地百货公司批发了一些小商品,摆地摊卖。可当时,这种经商方式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她拦住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追问“为什么不让百姓摆地摊”。县委展开调查研究,为地摊市场和农民经商松绑。义乌市场由此起步,一个小县从此崛起为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

  今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浙江专题宣介会上,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分享,让外国嘉宾深受感染。40多年前,南存辉是浙南小镇上缺吃少穿的农家少年,13岁辍学,成了一名修鞋匠。改革春风拂来,地方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尊重群众创造精神。南存辉把住房当厂房,借钱转行成了前店后厂的个体户,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办企业。今天,正泰集团已成长为年营收近900亿元的国际化企业,南存辉本人也作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被党中央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从无到有的发展,折射出改革之伟力。如今,民营经济已是浙江经济最大特色。截至2020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803.24万户,这意味着“每8个浙江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浙江,曾诞生众多“第一”:1979年全国第一家专业市场、1983年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984年全国第一座农民城、1986年全国首家私人股份制“民间银行”、1991年首开集体小厂兼并全民大厂先例、2001年乡镇企业首次收购海外上市公司……这一项项率先之举,正是“改革开放先行地”的生动注脚。

  历史,总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02年,浙江启动“山海协作工程”,开启了山海呼应、携手共赢的全新探索,并持续至今,推动浙江成为区域发展最为协调的省份之一。2020年5月,启动山海协作八大行动计划。2021年5月,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等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山区26县发展。浙江山海协作,正不断谱写新篇章。

  ——2003年,浙江启动“千万工程”。18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全省乡村面貌发生全方位历史性变化。2018年,“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已经分别连续第20年和第36年位列全国各省区首位。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自1993年以来首次低于2,位居全国前列。

  ——2013年9月,海宁在全省率先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亩均论英雄”渐次在全省铺开,高质量发展倒逼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区域集中。过去五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从93.9万元提高到136万元、亩均税收从18.7万元提高到27.5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直接领导和推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机关效能建设,为浙江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近些年来,浙江持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201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2016年以来,浙江创新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调查显示,2020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达95.1%,满意率达98.4%。

  发展无止境,改革不止步。如今,浙江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基础上迭代深化,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改革新突破。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成为浙江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成为浙江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为浙江现代化先行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根本动力。

  事实雄辩地证明,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从来不缺少浙江身影,从来不缺少浙江元素,从来不缺少浙江力量。

  开放,向着更高水平

  今年6月16日15时18分,X8022次“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这标志着“义新欧”中欧班列今年开行量达到1000列,较去年的第1000列发车提早了4个月,返程率提高23个百分点。

  6月11日,杭州海关对外发布浙江今年前5个月外贸“成绩单”:省进出口总值1.55万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出口1.11万亿元,增长34.0%,出口规模已超过去年上半年。

  再往前看,6月8日到11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宁波举办,共有425家中东欧国家企业或代理商参展,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参会,采购商超过7000家。今年5月26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一个个时间节点,标注浙江对外对内开放的新作为、新高度。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八八战略”。浙江广大干部群众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宽广视野和胸怀,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更大范围配置全球资源,在更大空间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有个流传甚广的案例与浙商有关。当时,很多人担心大量浙商向外发展,会不会造成浙江经济“空心化”。对此,习近平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全局意识和政治责任的体现。

  一路走来,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浙江谋求转型升级,外贸逆势增长;面对“一带一路”时代机遇,浙江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布局;面对疫情之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浙江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赋予浙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高的角色定位和更大的使命担当。浙江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不断冲刺。

  一个消息振奋人心。2020年9月21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发布。在已有的浙江自贸试验区约12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又给浙江新增了三个片区、约120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并且,功能定位从原先的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向五大功能拓展。

  一种景象催人奋进。眼前正值夏季,东海舟山,海上巨轮穿梭、陆上集卡往来,一派繁忙景象。2020年,宁波舟山港再创辉煌——货物吞吐量连续第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三。今年前5个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0943万吨,同比增长13.1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23.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5%。

  而今,即将迎来亚运会的浙江,正抢抓工时、认真准备,届时将敞开怀抱,让亚洲、让世界更加了解杭州,了解浙江。

  2021年6月9日,作为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两个主宾国,捷克、塞尔维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6号馆专区开馆。 本报记者 李震宇 吕之遥 贺元凯 摄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切历史之脉,看寰宇风云。40多年来,浙江发展的每一次涛头挺立,莫不源于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指引浙江的改革开放不断实现新跨越、书写新华章。

  改革与开放水乳交融。2004年,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开放体制创新,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以扩大开放推动改革深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改革,能促开放。2020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建立省市县三级出口专班工作机制,加强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同,共有146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被提高,超过1.9万家小微企业享受到政府给予的50%保费补贴,创新推广“订单贷”“浙贸贷”,1.04万家外贸企业获批贷款4643亿元。前所未有的合力和效率,确保进出口总值创新高。

  开放,能促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便是有力例证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起来,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从而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好先手棋、找到突破口。

  浙江改革开放的实践,深深启示着每一个奋斗者: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强,惟改革开放者胜。时至今日,改革面临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开放面临的是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是世界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都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看脚下,道路伸向远方,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集中精力和智慧,聚焦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只争朝夕、蹄疾步稳,浙江一定能够将数字化改革打造成为“重要窗口”重大标志性成果,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改革开放开辟新境界。

  之江奔涌向大海,勇立潮头扬新帆。改革开放,浙江一直在路上。


标签: 浙江;改革开放;改革;数字化;长三角;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 杨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之江奔涌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