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 | 董绍新:“100件好事”的行善人生
2021年08月22日 16:20:02 来源: 温州网 记者 张湉

  这是一本印着“光明”二字的红色缎面笔记本:经过岁月洗礼,本子封面已经褪色,里面的纸张、笔迹也已泛出岁月的痕迹。

  翻开第一页,一段话跃然纸上:“为人民多办好事,是做人应有义务。为人类多施好为,一世人真算稀奇。”与之呼应的,是内页记录的100多件从1954年8月至2012年7月18日所做的“好事”。

  这本满满正能量的笔记本的主人,名叫董绍新,有着62年党龄的89岁老人。这一桩桩好事,勾勒出了他的“好事人生”,成为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的生动注脚。

  年少立志

  这辈子要做100件好事

  董老的祖籍在浙江省玉环市鲜迭镇。21岁时,他来到洞头被安排在当时的玉环人民银行,主要负责贷款申请核实工作。白天,他到村里了解三产发展情况,对申请贷款渔民、农户的情况进行核实,发放贷款;晚上,便会捧起从杭州买回的《毛泽东选集》《党章》《论共产党员修养》等书籍,挑灯研读。

  “书里头有几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人家着想;对工作要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群众要极端热情;要做一个有益人民的人……’”在研读理论著作过程中,这个来自穷苦人家的年轻人萌发了一个朴素的理想:我是苦里长大的,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这辈子要为有困难的人做100件有益的事,去回报社会。

  1954年,董绍新迈出“好事之路”的第一步。当时,他作为驻村干部,在走访中得知沙岙村的一贫困户生活极度贫困。当时洞头刚解放不久,每家每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他的工资每月也只有十几块钱。看着人家没钱、没粮票,孩子和大人一起挨饿,董绍新便带头捐了2块钱,再继续发动干部、村民一起凑了30多块钱,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

  自那以后,凡是听到、看到哪里有人需要帮助,董绍新总是毫不吝惜地捐款、筹款,再把善款送到他们的手中,并把事情经过记录在笔记本上:1956年,把自己新婚的棉被赠予贫困的“五保户”;1961年,风雨天的渡轮上遇到带着孩子的晕船妇人,主动让出雨伞;2008年,为东屏寮顶村贫困大学生筹集学费……事情虽然琐碎,却因坚持而令人心生敬意。

  “把自己做的好事记录下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作为一股督促的力量,时刻提醒自己去实现当初的立志。”董绍新说。

  对自己抠

  对他人却十分大方

  为了能够保证长期坚持做好事,董绍新最初便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以后每个月要拿出工资的十分之一用来助人。他还特地去办了一张“助贫残专折”。

  实际上,当时董绍新的家里条件并没那么乐观:家里有3个子女需要抚养,还要供养老人,各种生活开销花费不少。他就想方设法在自己身上省钱:40分钟以内的路程,他基本不搭车,坚持步行,他的牛皮鞋底每年都要补上好几次;在吃上,他毫不讲究,只求温饱足矣;他这一辈子没穿过西装,唯一的正装是后来儿女孝敬他的一件中山装;他几乎从不出门远游,总是说“旅游就是‘花钞票,买疲劳’”……

  可对于需要帮助的对象,他却十分慷慨。得知宁波理工学院有位洞头籍学生家境贫寒衣不保暧,老人立即从自己的帮困基金中取了300元寄给她;一就读省商业职业学院洞头籍贫困学生急需3500元买台电脑,他立即找到几个单位筹资;一贫困生赴陕西中医院就学缺路费,他就匿名给了300元……

  董绍新平时话不多,但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为了筹钱,几十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洞头所有机关单位,300元、500元地为贫困生们“讨”要助学金。退休后,他成了当地机关工委的“编外人员”,主动收集情况,登门去找那些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2013年,他同5名爱心人士牵头,成立“洞头关爱帮扶小组”。受董老影响,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组织,组团扶危济困。

  到目前为止到底捐助了多少钱,董老自己也已记不清。但每个月捐出工资的十分之一的铁律,他至今仍在执行。那本助贫残专折每年下来,都只剩下10多元。

  不知疲倦

  奔赴在行善的路上

  2012年7月1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光明”笔记本上满满当当地记录了100件好事,董绍新的心愿达成。因为本子不够写,他几度裁好白纸进行“加页”,并在加页纸的最后一页写到:“日记本已无纸可记,今后为贫困群众再尽义务小事均不记录,而自己将继续余生甘为孺子牛而努力!”

  在自己80岁寿宴那日,董老将笔记本郑重交到孙子手上,希望这一家风得以传承。

  虽然把“接力棒”传了下去,但老人对行善仍念念不忘。

  母亲离世后,住在温州市区的儿子打算把孤身一人的父亲接到身边养老,却被老人拒绝:因为这里有他放心不下的人和事。“我对这儿的情况了解,这些孩子也需要我,不亲自操办,不放心!”家里人劝不动他,只能请了一位保姆在洞头老家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

  去年,董老不幸遭遇一场车祸,昏迷一晚。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后,虽能下地走路,但左眼失明,左耳几乎失聪。董老却总是调侃地说:“好人有好报。老天给我留了一双腿,就是希望我能继续多走多看,为大家再做点事。”

  炎炎夏日,正是董绍新最忙的时候,因为高考揭榜,又有不少孩子可能因学费在家发愁。89岁的董绍新再次换上他那双补了好几次鞋底的鞋,到村里走访困难户,到局里找领导商量事儿,不知疲倦地奔赴在路上,正如他年轻时那样。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才算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于董绍新来说,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就是他生活的盼头,毕生的追求,也是幸福的由来。

标签: 正能量;老党员;好事人生 责任编辑: 吴丹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108/W020210822587997778042.png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 | 董绍新:“100件好事”的行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