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合并的8天长假已顺利落幕,期间高速公路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执行10月1日0时至10月8日24时的免费通行政策。面对大众集中释放的探亲出游需求,高速公路网迎来出行高峰,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宁波管理中心结合历年节假日车流变化规律与今年出行热度,提前谋划、精密部署,圆满完成假期高速保畅任务,全力保障公众出行顺畅无忧。
此次国庆假期,宁波管理中心所辖高速路段车流持续高位运行。其中,杭甬高速宁波段主线日均断面流量超14万辆次,同比增长超5.8%,最高日均断面流量超16万辆次;甬台温高速宁波段二期主线日均断面流量约4.6万辆次,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主线日均断面流量超6万辆次,所辖收费站出入口总流量更是突破264万辆次。从出行规律来看,假期高速延续出程、返程“双高峰”特征,9月30日下午至前半夜、10月1日及2日白天为出程密集时段,10月8日下午至前半夜为返程高峰,每日车流高峰时段则集中在9时至12时、14时至16时,与前期预判高度吻合。
假期路网流量持续高位,如何保障道路畅通、提升应急响应效率,成为高速公路相关管理单位的“必答题”。为此宁波管理中心提前谋划、精密部署,打出“科技赋能+智慧管控+温情服务”保畅组合拳,护航公众美好出行。
科技赋能先行:“空地一体”组合式预警
国庆假期,宁波管理中心联合宁波高速交警一大队一中队在杭甬高速高桥枢纽至肖东枢纽投用无人机巡检系统,通过“高空巡查+应急处突”的立体保畅模式,为公众出行保驾护航。四台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定向喊话器的无人机被部署在该路段保畅关键点位,执行常态化空中巡逻任务,这些“空中卫士”凭借机动灵活、视野全面的优势,不仅可以实时回传车流画面,还具备循环播报、喊话引导等功能,当主线发生异常情况,无人机可迅速飞抵现场,在地面救援力量抵达前,持续用语音提醒司乘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有效提升道路状态感知与管控效率。
除了“空中之眼”,被誉为智慧大脑的“之江慧眼”系统也延伸出更多“感知”触角,利用主线密集分布的高清摄像头,借助AI算法实时分析,实现异常事件“秒级”发现。随着工作人员远程操控无人机升空,定向喇叭、车道指示器根据预案同步启动,向后方车辆推送预警信息,实现车道级别的精准管控与安全提示,提升道路通行安全性。
应急联动前置:动态管理+应急指挥
依托“一路多方”联勤联动平台与浙江省交通集团宁波区域安全联盟,宁波管理中心进一步加密与属地高速交警、执法队、养护项目部等单位的协作沟通,完善信息互通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反馈及时、指挥下达果断,应急响应迅速。同时,对所辖路段实行“一路一方案”,增加施救预警点9个,增加保畅车辆23组。监控中心大屏自动轮巡各收费站广场、互通匝道、主线道路监控,每间隔1小时同步路面流量情况至联勤单位,动态调整保畅力量部署,切实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通畅。
此外,在杭甬高速高桥枢纽至陆埠段(双向40公里)、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澥浦至滨海互通(甬向8公里)等路段流量高峰时段试行“硬路肩开放”通行模式。国庆假期,高速主线车流呈现大流量通行时段集中、峰谷流量波动大的特点,宁波管理中心利用监控系统动态监测车流,当流量达到阈值时,临时开放硬路肩通行,利用可变情报板、定向喇叭、硬路肩可变信息标志等引导小型客车有序驶入,临时扩容,精准分流。据测算,临时开放硬路肩后,部分路段主线通行能力提升约达20%。
温情服务暖心:打造旅途“温馨港湾”
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温情服务同步升级。宁波管理中心所辖17个收费站内54根充电桩、2座换电站为新能源车辆补能提供便利。各收费站设立便民服务台,24小时开放“智在亭”,多支青年志愿者队伍轮流值守,为过往司乘提供行车指南、免费热水、应急药品、简易维修工具等便民物品。此外,“七彩韵”“红帮”等志愿团队还策划“情暖征途·‘圆’在‘浙’里”特色活动,打造收费站“司机之家”,让司乘在休憩中感受节日氛围与人文关怀。
在宁海北收费站,“服务补能区”全面落地,除了常规的免费卫生间、休息室以外,还拓展建设了大型货车专用车位30余个、小型客车专用车位20余个,并配备了充电桩,志愿者在现场热情地为公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宁波管理中心客货服务社群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智宝”也24小时“在岗”,提供天气播报、路况咨询、政策解答的服务,全方位提升公众出行体验。
宁波管理中心提醒广大司乘朋友,行驶途中请控制车速、保持车距,注意观察路况和显示屏提示信息。如遇突发情况,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拨打高速报警电话12122。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