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日讯(编辑 李心怡)金秋九月迎新意,水雾朦胧兴正浓。新学期伊始,浙江各地中小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开学第一课”,一起来看看吧。
行入泮礼,感受文化魅力
近日,嘉兴、金华等地有学校为一年级新生举行了入泮礼,让他们在古韵国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长兴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一场名为“穿越千年的相约”的课程。以湖丝为主题,编织丝绸长廊,全校近6000名学生身穿汉服,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在传承文化中上好“开学第一课”。
在浙师大附小,新生们完成正衣冠、行拜师礼后,老师用毛笔蘸上朱砂,在他们的额头正中央点上红痣,意为开启智慧。
农场劳动,体验播种快乐
新学期伊始,随着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劳动》的陆续发放,正式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劳动课要开课了,有学校就将“开学第一课”搬到田间地头。
在杭州钱学森学校小学部,学生们忙着在“太空农园”里种植蔬菜,西红柿、萝卜、花菜都是国家863计划项目太空培育的种子,在返回地面后选育出来的“太空育种”。此外,学校还专门开辟爱心小兔园,让学生清理兔舍、喂食喂水,记录兔子的成长。
在宁波的行知实验小学,近2亩的自留地被分割成小块之后,分配到了高年级的班级里。眼下地瓜、向日葵和花生已经成熟,同学们在劳动中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
在义乌国贸小学,孩子们在“植物园”里兴奋地采摘向日葵、给蔬菜浇水、拔草,体验着劳动的乐趣,感悟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一年级“萌新”们用手中的画笔“笑脸”签到,用灿烂的笑脸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垃圾分类,需从点滴做起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垃圾分类教育也成为了“热门”。
天台县三州乡的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青年志愿者、妇联在三州各所学校开学之际,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进校园的活动。从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工作人员给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了垃圾分类主要内容。
9月1日上午,余姚东风小学的孩子们或手拎或肩扛一袋袋空瓶,将它们堆在指定地点等待收运车辆来回收。这些空瓶子,有的是他们暑假里喝剩下的矿泉水瓶,有的则是他们从小区花坛里捡来的饮料罐,甚至还有过年时家庭聚餐留下来的塑料瓶。
“让孩子们把自己喝过的或者捡到的易拉罐、矿泉水瓶、饮料瓶等收集起来,开学第一天带到学校里,统一回收后,再将所得资金捐入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和低碳环保的意义。”东风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