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7日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 通讯员 裘坚杰 杭检)9月6日,“良法善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浙江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启动。跟随此次主题活动的脚步,浙江在线记者走访了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杭州互联网法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实地体验数字赋能法治的生动实践。
数字赋能执法
“公安大脑”助力维护社会治安
“萧山水域多,夏季溺水警情高发,我们这个疑似溺水警情预警模型,能够提前发现疑似进入水库的人员,产生预警信息实时推送到派出所落地处置。”在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工作人员通过一块数字大屏向浙江在线记者展示着“公安大脑”的一项实用功能。工作人员表示,运用这个模型,今年溺水人数同比下降了36.4%。
公安大脑构架图 萧山公安分局供图
“网络时代,警情显现出‘无中生有’的特点,很多警情是警察主动发现、提前预警防范的,这有赖于数字化的应用!”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局长张亮表示,萧山区公安分局着力构建基于数字化的智慧公安新机制。像疑似溺水警情预警模型这样的实用、管用的数字化应用,都是“公安大脑”的有机组成部分。
据悉,“公安大脑”以云啸研究院、情报指挥中心、基础治理中心、侦查打击中心等六个中心为载体,打造“一键护航”“平安村社”“易网办”等一系列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平安村社2.0”已覆盖全区558个村社,今年以来推送矛盾处置6826起,关爱帮扶1174人次。“通过这一数字化抓手,我们实现了小事不出群(微信群)的治理效果,精准赋能村社干部平安治理。”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局长张亮表示。
数字赋能司法
线上诉讼助力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线上就可以完成起诉、调解、立案、举证、庭审的诉讼全过程!”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倪德锋介绍,杭州互联网法院首创全流程在线诉讼模式,通过这一创新,老百姓可以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近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还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探索异步审理模式。如何理解异步审理?倪德锋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通过类似微信聊天的形式来参与审理,司法审判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以推进”。在倪德锋看来,互联网司法形式创新的初心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囿于外在形式。
异步审理 杭州互联网法院供图
除了创新司法模式,针对立案案由最多的网络著作权类纠纷,杭州互联网法院研发了知识产权智审系统。“此前,原作者面临作品侵权,很容易陷入维权迷茫的困境,这一系统极大降低了原告的维权门槛”,杭州互联网法院信息技术中心法官助理张名扬介绍,“起诉界面包括权利作品、权利主体、侵权行为、责任承担,原告无需求助专业律师,只要填写表单,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起诉状。”
此外,杭州互联网法院还探索了智能辅助审理、涉外案件在线实时翻译等创新模式,在保护公民权益、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共建网络文明等领域,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司法提供服务和保障。
数字赋能监督
法律监督助力优化社会治理
下载安装手机App—注册认证—完成注册流程—开始每日打卡,8月底,刚刚办理完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手机上装上了“非羁码”,成为又一名接受数字监控的非羁押人员。
为解决社会上的非羁押人员管理难题,自2020年起杭州人民检察院推出“非羁码”。截至今年7月,“非羁码”共适用29432人,无一人脱管失控。“‘非羁码’是对非羁押人员进行有效监管的手段,灵感来源于‘健康码’。”杭州市检察院技术处副处长徐衍介绍说,它具有绿、黄、红三级监管色,评级的标准则是非羁押人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的行为动向和综合表现。
与“非羁码”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也利用了三色监管的方式。去年,曾犯诈骗罪的执业医师胡某在刑满释放后,仍从事相关医疗工作。
有了“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的守护,这样的现象将得以避免。“这一系统打通了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对教育卫生、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赋码管理,把牢行业‘进出口’。”徐衍表示。
特定行业准入熟悉系统 杭州人民检察院供图
除了这些探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在互联网、金融、民企、生态环境等方面,还研发了一系列数字化监督应用,旨在更加精准地发现类案背后的社会治理隐患和难点堵点。“通过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把监督者协同起来,形成合力,”徐衍认为数字化的监督手段能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