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娣自己也已经70岁,头发全白
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 在杭州萧山进化镇东山村老年食堂里,早上8点,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正在忙前忙后准备餐食。她叫陈招娣,今年70岁,做老年食堂厨房“大厨”已经3年多了。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她给村里16位老人准备午饭,有时候,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她就化身“奶奶外卖员”亲自送饭上门。在杭州,她可能是年纪最大的“外卖员”了。
热情、做饭好吃、乐于助人,陈招娣把自己活成了村里的“小太阳”,给村里的老人们带去了温暖。
村里老年食堂缺大厨
她毛遂自荐来担任
东山村地处萧山南片,毗邻绍兴,总人口1000多人。村子面积不大,3公里左右的狭长型布局,没有餐馆和宾馆,保留着自然淳朴的民风。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很多老人独自生活在村里,孩子不在身边,手脚又不便利,吃饭就成了生活中的大问题。
2019年,东山村开办老年食堂“冕义笑翁聚食堂”,村中老人可以免费来这里吃中饭。
最初,食堂有一个大厨。东山村村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是一位40来岁的妇女,做饭做菜也好吃,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另谋出路了。“主要原因就是工资比较低,我们这个老年食堂相当于公益性质的,厨师每个月只有1000块,补贴太少,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干。”
首位大厨“出走”,后继人选愁坏了村委工作人员。陈招娣是自己“毛遂自荐”来当大厨的。
“我是农村妇女,平常在家就是做饭,搞搞卫生,干活干了一辈子了,我就想试试帮帮其他人。”陈招娣的大厨想法,一开始儿子并不赞同,觉得她年纪大了,家里不愁吃穿的,何不就在家里享享清福,要出来工作吃苦受累。
陈招娣却不这么想。“我就想做一件好事,不为钱不为名声,就是为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天变着花样做菜
老人们的心思,她懂
陈招娣在做大厨这件事上格外认真。
老年食堂最初创办时,没有食谱,陈招娣每天变着花样做。狮子头、肉饼、小黄鱼、鸡蛋,保证每日一个荤菜两个素菜,菜式不重复。
她去请教当地的年轻媳妇,有哪些是自家老人欢喜吃的,学着做各色新菜。做了几次餐食后也去询问老人们的意见,哪个菜需要改进,哪个菜老人们欢喜,下次就多做一点。
老人们吃饭要细软,哪位老人食量大,哪位老人食量小,陈招娣都一清二楚。
为了让老人们早点吃上可口的中饭,基本上每天早上8点钟,她就买完菜来到老年食堂了,10点半陆续有老人来吃饭,一直持续到12点钟。
“老人们那么早来,很多是家里没啥事情,来老年食堂,可以一起聊聊天,一起说说话,也不至于很孤单。”陈招娣自己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很懂得这些老人们的心思。
化身“奶奶外卖员”
她给一些老人送餐上门
陈招娣今年已经70岁,中午会给五六位老人送饭上门。路也不远,一两公里,她走走就到。
这些需要送饭上门的老人们都有出不了门的苦衷。比如张阿姨,腿摔断了,卧床,陈招娣连着送了小两个月的饭菜,用保温饭盒装好,送到张阿姨床前,让她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一起说说话,让她生病的时候心里能舒坦些。
张阿姨夸陈招娣:“招娣人真的好,饭菜又做得好吃,我腿受伤了,还特地来给我送饭菜,谢谢她了。”
有些是家里孩子一时忘记帮老人取餐的。比如媳妇儿子忙,陈招娣就做“外卖员”,主动接过家人的活,送餐食到老人家门口。
送餐上门本不是老年食堂承担的一项服务,完全是陈招娣自愿义务做的工作。
老人们带个口信过来,说今天身体不方便了、今天孩子不在家、今天头疼,陈招娣就打包热腾腾的饭菜送过去。
90多岁的汤惠仙老人卧床不起,“招娣她每天都送饭菜,我家里人多次跟她说不要麻烦她送了,她还是坚持天天送,都不知道怎么感谢她好。”
“我觉得做这些事情都没什么的,我就是顺手将饭菜打个包送过去,挺平常的。”受到夸奖的陈招娣总这样说。
有时候,一些记性不太好的老人会忘记自己要吃中饭。陈招娣做完饭,还会仔细查一查有没有这样“忘性大”的老人,如果有,她也会主动将饭菜送上门。
她想一直做下去
做到做不动为止
兼职为老人送餐的工作,会让陈招娣自己吃饭的时间延后许多,她中午12点以后吃饭是常有的事。
“老人们的就餐时间不太一样,他们的用餐不能往后延,我倒是无所谓的,我不饿。”做大厨的陈招娣,仿佛“有使命在身”,不怕苦不怕累,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头发花白需要呵护的奶奶。
做了3年多的老年食堂大厨,陈招娣很满意这份工作,觉得开心又有意义:“既能帮助到人,也不会让自己过于空闲,一举两得,我想一直干下去,干到干不动为止。”
东山村村委也表示,希望招娣奶奶身体棒棒继续做大厨,“奶奶要是不干了,恐怕难找到像奶奶这么好的大厨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