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普通通的塑料手机壳,却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更是被生态环境部点赞,收获广泛好评。这个塑料手机壳来头“不简单”,它是由台州渔民收集的海洋塑料制成的。
记者用手机扫描手机壳上的二维码,显示该手机壳使用了8.4克海洋塑料。这些海洋塑料由5位收集人员在大陈岛边滩收集,上面有收集人员的合影及“捡、运、存、转运、再生、制造”各环节的详细信息。
昨日,记者从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台州市探索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新模式由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旨在破解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高值利用难、缺乏长效多元共治体系的治理痛点,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海洋塑料垃圾进行源头控制、低碳回收、高值利用,同时构建产业价值再分配体系、赋能社会弱势群体和产业链致富,实现减污降碳与共同富裕双融合,打造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共富样板。
塑料是我国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在海洋垃圾中,海洋塑料垃圾占比高达80%,主要包括渔网、渔盘,以及塑料包装袋、空瓶等。
台州海岸线绵长,治理海洋塑料垃圾、建设清洁海湾任重而道远。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副处长陈旭露介绍,今年以来,台州通过“陆防、闸截、滩净、船收”进行源头控制,并应用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海洋塑料垃圾进行全流程溯源。
“国际市场对再生塑料的需求非常大,我们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纳入‘小蓝之家’,负责收集边滩塑料垃圾,再制成合格颗粒销售给国际一线知名品牌。”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光辉如是表示。
截至6月底,20多家全球产业链顶级企业、国际公益环保组织、科研高校达成合作,联合推动“蓝色循环”建设,已覆盖台州沿海6个县(市、区)海岸线,建成“小蓝之家”收集点15个,收集人员47人,总共收集边滩塑料瓶12万多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