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近日发布以来,疫情监测、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有所调整,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针对社会关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作出解读回应。
为何调整风险人员隔离期限
病毒潜伏期缩短
4月至5月开展的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天至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
“为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王丽萍说。
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这样的调整,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王丽萍说。
何时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明确界定条件
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应有所不同——第九版防控方案对此进一步予以明确。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分别明确了发生疫情后和常态化防控下的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王丽萍介绍,疫情发生后,如经流调研判满足“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清晰”“未发生社区传播”等条件,无需对发生疫情的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将重点对风险区域和有时空交集的人员开展核酸筛查。
如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需启动区域全员核酸检测。方案中明确界定了不同区域核酸检测范围、检测策略和终止条件。
高中低风险区如何划分
无疫情县实行常态化防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高中低风险区是在有疫情的县(市、区、旗)内划分。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高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原则上以居住的小区或者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进行研判、调整风险区域范围。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对跨区域外溢的高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中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对跨区域溢出的中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人员离开时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