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活着,每年都会坚持捐款!”鄞州白鹤街道丹凤社区92岁的俞静梅(化名)老人说。这一句承诺,老人坚守了整整20年。
8月17日上午,老人将一叠崭新的5000元现金递到丹凤社区党委书记徐挺手中,通过社区转交鄞州区慈善总会。
老人坚持一年一捐,整整20年
俞静梅的老家在东钱湖,她以前是一名纺织女工,在工厂干了一辈子。
说起来,老人一生命运多舛。结婚没几年,丈夫因病过世,她一直没有再嫁,无子无女,孑然一身。
老人捐款是从2002年开始的,那年她72岁。“前几年,亲友们陪我过生日,我觉得一桌人吃顿饭浪费钱,不如把钱捐了,更有意义。”抱着这样的想法,老人萌生了捐款的念头,想力所能及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第一年,她通过社区捐了1000元。
“看到生活有困难的家庭,我就会捐一点,算是一点心意。”俞静梅说,有一年她在《东南商报》上看到一户困难家庭的遭遇,就特意赶到报社,将1000元转交给记者,却坚决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
这次,记者采访时,她还是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我一个92岁的老人,每月有5000多元退休金,早就够用了,我就是力所能及帮一把……”
2002年1000元;2003年1000元;2008年1500元;2014年2000元;2021年3000元;2022年5000元……这20年来,老人在丹凤社区的“慈善一日捐”从未落下,工作人员都悉数登记了,总金额已经达到3.6万余元。
“这还不包括老人直接给受助对象的,她实际的捐款金额远远高于这个数。”徐挺说,自己在社区工作16年,老人捐款的事在社区早就不算新闻了。
8月17日老人捐款5000元。记者薛曹盛摄
老人上门寻找,直接塞钱给困难家庭
采访中,老人翻出几张捐款凭证。最早的一张是她手写的纸条:2002年3月给居委会1000元。其他的,有直接捐到宁波市慈善总会的,还有直接送到新闻单位的。2017年2月17日,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栏目收到老人3000元捐款……
有一年,老人看到一则东钱湖镇莫枝村有一户家庭经济困难的新闻,就坐公交车到东钱湖,找了两三个小时,还是没有找到。“本想当面把钱给他们的,后来只能捐到慈善部门。”
有一年,老人得知有户困难家庭住在关爱小区,她挨家挨户上门寻找。这是一对母子,母亲早年前离异,平日里靠做钟点工维持生计,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由外婆照顾。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位母亲突发重疾。当俞静梅把钱塞到外婆手里时,对方见她是位耄耋老人,几次谢绝,但俞静梅一再坚持:“我一个人生活,吃不了多少,你们拿着用!”
平日省吃俭用,连空调都舍不得开
20年捐款,俞静梅初心不改。她很感恩现在的生活,吃穿不愁,在社区医院就能看病配药,今年还赶上了老小区改造。最让她感动的是,自己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我出门坐公交车,上车的时候司机会提醒我慢一点,年轻人会给我让座;去医院看病,志愿者会帮我挂号……”
说起捐款的事,老人言语之间却充满感恩。环顾她家,50余平方米的老房子看起来有些破旧,高温天老人却没有开空调,只有一顶老式吊扇呼哧呼哧转着。“开空调太费钱,我一般不开,就是晚上睡前稍微打一会儿。”据悉,老人平日吃饭以素食为主,每月开销不足1000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