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国家版本馆外景。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魏志阳 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
■ 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杭州国家版本馆建成开馆,四条诗路文化带串珠成链,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启动实施,“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全新亮相。
■ 2012年以来,浙江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站、点)5万余个,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满堂红”的省份。
■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期出版《宋画全集》等专著1000余部。2017年,工程第二期部署开展了52个系列课题研究,推出了《浙江改革开放40年研究系列》等高水平标志性成果500余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成果丰硕。
■ 从2012年建成首家农村文化礼堂至今,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511家,并建有图书馆102家、文化馆102家、博物馆142家。从省到村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日臻完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遍及城乡。
近日,市民和游客在临安博物馆参观。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朱海伟 拍友 胡建强 摄
精神富有,是“共富”之魂。文化,正不断奏响精神富有的时代强音。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浙江要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要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文化的强大辐射力,来源于人,作用于人。我们以浙江人的文化故事,揭开浙江城乡共富的幸福生活。
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成员龙泽荣:
我和“8090”一起成长
我叫龙泽荣,出生于湖南,今年22岁,是一名00后。
当我站在群众面前,大声说出“我是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交通运输局分团成员”时,内心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记得第一次接触8090宣讲的时候,我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到龙游县8090专班实习。聆听一场场鲜活生动的宣讲,看着宣讲员与大家频频互动……我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通过小故事,讲好大理论。
幸运的是,2021年8月,我进入龙游县交通运输局,成为一名基层干部。恰逢龙游县组织开展“共同富裕·8090青年说”主题宣讲比赛,我也报名了。
没想到第一次上台宣讲,我就出了洋相。手中微微颤抖的话筒、奇怪僵硬的姿态和磕磕巴巴的语句,让我显得十分紧张。讲完之后,我静下心来总结问题:还是对稿子内容不够熟悉,表述也不够接地气。
我向身边优秀的宣讲员请教,从遣词到造句,一字字斟酌思考;从发音到语调,一遍遍改进提升。经过不断练习,从一开始照本宣科到渐渐能脱口而出,最终拿到了交通运输系统的二等奖。
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开展“循足迹 学思想 话共富”主题研学活动。 龙游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初,龙游县举办“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社团成立大会。当老宣讲员为我佩戴上徽章时,我十分激动。心里的种子,发芽了。
宣讲,成为我莫大的乐趣,我的学习愿望更强了。在宣讲团这个大家庭,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如今,我们为宣讲备稿、交流学习,虽然忙碌,但充实而快乐。
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选择从身边找素材。一次,我将自己工作中的“四好农村路”定为宣讲主题,加入了当地山区乡大街乡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门路的故事。生动鲜活的事例,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赢得满堂掌声。
慢慢地,我有了更多宣讲机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后,了解到本地一家企业有学习需求,我就和其他两位00后一同前往,将省党代会精神融入宣讲中,分享所感所悟。平时,我们还自发组团,创新编辑制作短视频,用小切口解说大形势,希望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大家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省党代会精神更好贯彻。
这两年,龙游县正奋力打造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样本县。宣讲员从最初的30余名发展到4000余名,开展宣讲1.2万余场次,受众27万人次。可以说,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已经成为龙游的一张“金名片”。
庆幸,我和“8090”一起成长,我们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我将不断为新时代理论宣讲贡献青春力量。
孙陈玲在整理文化礼堂中的书籍。
桐乡市崇福镇御驾桥村文化专管员孙陈玲:
文化礼堂大家都爱来
我是桐乡市崇福镇御驾桥村文化专管员,经常在村文化礼堂组织腰鼓队新进队员培训。
御驾桥村腰鼓队2016年成立以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队员加入。平时队员们都是自行到文化礼堂排练,但如果有新队员加入,老队员们就会让我帮忙“点单”,请专家来“送课”。
老师教得面面俱到,队员们学得一丝不苟。我们请来的蔡成莲老师,拿过嘉兴市腰鼓大赛的金奖。以前可请不到这么好的老师,现在文化礼堂有了“数字芯”,可以精准匹配到全市范围内的专家老师。
“数字芯”,是桐乡市打造的“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包括“礼堂建管”“礼堂空间”“思政在礼堂”“乡艺聚礼堂”“研创进礼堂”五大场景,已覆盖全市176家文化礼堂,入驻理论专家、宣讲员1100多名。
我们村现在还在筹划引入创客团队、规划研学路线、设立非遗传承工作室,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更好地激发文化礼堂的生命力与活力。
除了腰鼓队,村文化礼堂内,还有文体爱好者组成的舞蹈队、合唱队、乒乓球队等。其中,舞蹈队共有25人,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9岁。每年“村晚”,这几支队伍都积极参与,自编自导自演,为几百位村民带来一场精彩的晚会。村里老老少少也都会来现场,场面十分热闹,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桐乡市崇福镇御驾桥村文化礼堂。
跟你们说个自豪的事吧,刚过去的暑期春泥活动,我们文化礼堂收获了一批小粉丝。刚放假时,村民吴大姐向我抱怨,家里大人都要上班,没给孩子报暑假班,但又怕孩子一个人在家整天看电视。看着发愁的吴大姐,我赶紧告诉她,我们村里的文化礼堂可比暑假班好玩。宣讲培训、手工制作、非遗传承、阅读活动、志愿服务……20多场暑期春泥活动早已纳入计划,家长和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吴大姐握着我的手说,终于放心了。
每个月,我都挺忙的。7月,村文化礼堂举办蚕桑系列非遗活动,蚕桑文化讲座、蚕茧工艺品制作等活动精彩纷呈;8月,举办越剧、花鼓戏、三跳活动,让村里的票友过了把瘾;9月,举办敬老活动,小品、腰鼓、舞蹈、越剧、朗诵,男女老少争相登台……
2015年11月,我第一次踏入御驾桥村文化礼堂。到现在,已经7年了。这里已经不再是“你上班我开门,你下班我关门”的状态,也不再有“办了活动没人参加”的尴尬。晚上开放至8时,周末节假日不关门;覆盖“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图书阅读等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服务日趋完善……
现在,文化礼堂越来越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而文化的精神力量正让这个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新气象。
新杭州人俞红:
孝心车位激发更多孝行
我叫俞红,新杭州人。每到周末,我都会开车到翠苑一区,看望我88岁的母亲陈蓉英。她是翠苑一区的第一批住户,一住就是30多年。
常回家看看,说起来容易,放在过去却很“闹心”。为啥?找不到停车位。翠苑一区是杭州的老小区,车辆都停在地面,为了找车位得兜上好几圈。常常停好车,饭菜都凉了。
你们晓得的,看望老人总是会带大包小包的东西,坐车很麻烦。之前,我住在下沙,开车过来时间比较久。后来我搬到上城区,路上时间也不短。我和我妈说:“现在好了,小程序上就能预约‘孝心车位’,进小区后,很快就能停好车。”我妈说:“好得很,你再也不用饭吃了一半被叫下去挪车了。”
说到“孝心车位”,翠苑一区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听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项菲菲介绍,小区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1834人,占全社区常住人口的27.5%,且多数老人不与子女同住。停车难、停车烦,过去,工作人员没少听抱怨。
为了解决“常回家看看”和“停车难”的矛盾,2017年7月,翠苑一区推出18个“孝心车位”,在老小区里“抠”空间。5年过去了,“孝心车位”得到了很多业主和共建单位的支持,总数提升至35个。
翠苑一区的“孝心车位”已经迎来2.0版,预约更容易,停车更便利。 拍友 冯晨晨 摄
现在,“孝心车位”已经迎来2.0版。依靠地磁检测器、单双向引导屏等设备,泊车更便利。我只需要提前在“翠苑一区”微信小程序的“交通场景”板块进行预约,再通过车位引导精准地找到空余车位进行停车。价格也很实惠。“孝心车位”可以享受免费停车5.5个小时,超出后按照4元/小时计算,24小时内10元封顶。
值得一提的是,“孝心车位”让位已纳入社区居民公约,并设立了“礼让积分”,对经常礼让车位的业主及看望父母的子女给予适当减免物业费用、停车费等奖励,提升了社区的文明指数。
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孝心车位”在杭州已经有近5000个,分布在1300余个小区。8月底,“孝心车位”还入选了省文明办评选的“浙江有礼”首批实事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文明习惯、文明风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多方面,都是老百姓关注度高、关联度大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从改造利用小区角落空间出发的“共享花园”项目,也有注重好习惯养成的“路口减速 文明点赞”项目等。服务对象聚焦“一老一小”,关爱特殊群体,感觉很暖心。
一个个这样的项目,用文明力量办好事、办实事,让“浙江有礼”可感可及,给浙江点赞!
越剧《枫叶如花》剧照。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供图
一路芳华一路歌
文化是一盏灯——点亮城市书房的精神之光,带来更智慧的阅读和更精准的服务。
文化是一段舞——跳出文化礼堂的幸福生活,唱响和和美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化是一扇门——打开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展现宋韵之美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地标。
文化还是一个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圈出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
十年间,属于浙江文化的独有形态,越来越多。
2022年9月15日,第十七届文华奖公布,越剧《枫叶如花》获文华大奖。
2022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浙江3位作家和1部扶持作品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0日,实现全国文明城市11个设区市“满堂红”。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
十年间,属于浙江文化的闪亮瞬间,越来越多。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浙江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不断推动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2021年,省委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铸魂塑形赋能。
在这里,“最美”现象蔚然成风。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平民英雄,到万少华、钱海军等时代楷模……最美现象从盆景成长为风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指引大家不断“发现美”“倡导美”“培育美”。
在这里,文明之花,处处生根。“礼让斑马线”“浙江有礼”等品牌家喻户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志愿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带领大家不断传承优良家风,营造良好风尚。
修竹崇兰静观其趣,和风朗日足畅斯怀。如今的浙江,“文化细雨”滋润着百姓幸福生活。
创新“文化走亲”等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开展“艺术乡建”,实施书香浙江提升行动,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一幅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画卷,正在之江大地徐徐铺展。
2022年6月,浙江提出了新的省域品牌主题词:“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八个字,点出浙江山水历史人文的魅力所在,带领浙江人凝聚铸魂溯源的澎湃之力,引领迈向精神富有的社会风尚。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浙江将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先行发展战略,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推进文化先行,让文化成为浙江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享受书香,温暖“心房”
一本书,一盏灯,一个闲暇午后。
走入位于庆元县文化馆一楼的城市书房,原木色的木质座椅上,一对母子正在享受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你看,这是大象,这是长颈鹿,小鸟正和妈妈一起飞来飞去找东西吃。”市民郑女士指着绘本上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耐心地给儿子讲故事。“孩子喜欢看书,这里环境好,又有很多精彩的绘本,是我的‘遛娃宝地’。”郑女士笑着说。
2022年,浙江省政府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十方面民生实事,让市民就近享受阅读服务。目前,丽水全市共开放城市书房28家,实现了各县(市、区)全覆盖。今年正在建设的18个城市书房,也将陆续向读者开放。城市书房进出免费,实行自助借还制,读者可凭身份证、读者证、电子证二维码等任一有效证件刷卡进入,与市区各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如今,遍布瓯江两岸的阅读灯火,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文化沃土之上,成为市民心灵的栖息地。
“家门口,文艺范儿越来越浓。”莲都区碧湖镇郎奇上黄山村村民叶丽云说,以前想看书要走二三十里路去市区图书馆,自己很喜欢看书,但身边书友不多,阅读氛围不浓,“如今,城市书房为我召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书友,大家常常聚在一起看书、分享。”
城市书房,也打开了新的文化空间。在缙云新城区,一座名为“阳冰书房”的精致建筑拔地而起,成为缙云新的文化地标。在这里,阅读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既可以手捧一本书,认真翻看,也可以通过瀑布流电子图书设备选择书籍,在流动屏幕上阅览或扫码掌上阅读,还可以进入朗读亭,体验每次时长不超过30分钟的朗读。书房内还设置了“旺宝”智能机器人、耳机森林、VR蛋椅、VR观景台、有声图书墙等科技产品,共同构成“书+”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借助现代科技,文化产品触手可及。
为了让更多书房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乡愁打卡点,丽水在“城市书房”的设计上不拘泥于统一标准,而是遵循各自特色,百花齐放。聚焦“清廉文化”的“清廉书屋”城市书房,是全国首家“共建共享清廉书屋”,也是清廉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古色古香的应星楼城市书房设有国学经典专架,还包含了各种地方文献;位于莲都区碧湖镇的祥生·白桥溪谷书房,更偏向现代化和数字化,不仅拥有“大咖讲书架”、少儿电子绘本阅读机、有声听书墙等先进的智能设备,还具有稳定可靠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可覆盖周边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
场地建好了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重点。每到周末,各个城市书房经常组织开展读书沙龙、主题展览讲座等特色阅读推广活动,引来众多读者。
“城市书房自开放以来,已吸引注册读者54180名,其中年轻读者占了一半。”丽水市图书馆副馆长叶伟萍说,这一处处散落在各地的书房,有望把新一代只爱读网络爽文的年轻人重新拉回图书馆,让他们享受“高科技”和“离家近”的阅读体验。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陆遥 梅玲玲 暴妮妮 共享联盟龙游站、翠苑微融站 罗意 冯晨晨 市委报道组 徐振华 县委报道组 吴丽萍 通讯员 肖丹 刘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