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当我老去,谁来照顾一对智力残疾儿子?杭州老夫妻和儿子们一起住进养老中心

字体:
—2022—
10/10
06:34:33
2022-10-10 06:34:33 来源:小时新闻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胡杭军 柳景春

  沈奶奶舀了两勺蒸蛋,和米饭拌在一起。

  她弯着腰,第一勺送到了小儿子的嘴巴里。一边的大儿子眼巴巴地看着。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758.jpg

  “别急,你也有。”沈奶奶又舀了一勺,喂给大儿子。

  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都是沈奶奶这样一勺一勺喂进去的,这一喂就是54年。

  沈奶奶77岁了,两个儿子都是智力一级残疾。好在她身体不错,除了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其他一切都好。82岁的丈夫李爷爷总是笑眯眯的,吃饭的时候爱喝点小酒,耳朵不好,很少搭话。

  一个月前,一家四口住进了杭州拱墅区北景园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846.jpg

  这是拱墅区首例首户享受“阳光安养”家庭联合式托养服务政策的家庭。

  1】“阳光安养”能帮的是什么样的家庭

  “阳光安养”是什么?

  我们是身边会有这样的特殊家庭,父母已经迈入老年,子女却因为重度残疾无法独立生活,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却还要给子女穿衣、喂饭。

  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们最担心的是未来谁来照顾他们的孩子?

  针对这一现实难题,今年,经过大量走访调研,杭州市拱墅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拱墅区“阳光安养”家庭联合式托养实施方案》,为残疾人和父母共同入住养老机构提供政策支持。

  “阳光安养”家庭联合式托养提供保障型、支持型和扶持型三类托养方式。

  据了解,拱墅出台“阳光安养”政策以来,18个街道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开展摸排,符合条件的家庭将近100户。

  “为保障同时入住残疾人和老年人父母,我们从辖区22养老机构中遴选出12家具备残疾人照料服务能力的机构专门用于接收此类家庭。目前,有意向且符合条件的家庭可随时申请入住。”杭州市拱墅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对于对入住人员中有拱墅区户籍特困人员及低保、低保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的本区养老机构,按每人每年100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特困人员每年再增加5000元。”

  像沈奶奶夫妻这种情况的,每人每月仅需支付3400元。今后随着年龄增长,自理能力改变,还能用杭州市养老服务电子津贴、老人入住护理补贴可以抵扣部分费用。同时,两个儿子费用是由政府全额托底。

  2】77岁沈奶奶的心事得到了缓解

  沈奶奶一直说着“政策好”

  找到一家能同时接收夫妻俩和两个儿子的机构,不容易。之前跑了好几家机构,要么收费很高,要么只接收一方。

  这些年,沈奶奶吃了不少苦。

  夫妻俩是建德人,生了三个儿子。除了二儿子,大儿子小儿子都是在出生6个月之后发高烧,导致智力一级残疾。

  李爷爷部队专业到地方,工作很忙。照顾儿子们的生活,成了沈奶奶的日常。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515.jpg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545.jpg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628.jpg

  还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是三班倒,沈奶奶跟同事调班,都选择晚上上班,因为白天可以在家照顾儿子。后来她早早退养,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孩子起居:一日三餐加上至少两次洗漱。李爷爷退休后,买菜的任务交给了他,也减轻了沈奶奶的一些负担。

  母子三人住在一个房间,晚上稍微有点动静,沈奶奶就会醒来,给孩子们喂水或者哄几句。

  如今,大儿子54岁,小儿子也有45岁了。“这些年来,我没有睡一个安稳觉。”寸步不离的照顾让孩子们很依赖沈奶奶。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沈奶奶的心事也越来越重。“我怎么能放心兄弟俩?”她总在想,要是她和老伴儿都走了,剩下两个残疾儿子,怎么活?

  了解到“阳光安养”政策后,夫妻俩很心动。

  “把儿子交给别人照顾,我也不放心,我能跟着是最好的了。就是不知道费用高不高。”沈奶奶有担忧。

  社区工作人员带着夫妻俩去托养中心实地了解情况,看到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设备齐全的照护仪器、专业的护理团队,夫妻俩考虑了一下,回头就叫了一辆货拉拉,从德胜东村的家里搬进了北景园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3】和儿子们一起住进养老中心,还适应吗?

  4楼的一个套间,面积36平方米,里间挺宽敞,两张单人床拼成了一张大床,又摆了一张小床。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615.jpg

  沈奶奶和小儿子睡在大床上,大儿子睡小床。房间里还有水池和马桶。

  外间除了一张单人床,还有衣柜、书桌。李爷爷说,桌子是从家里搬来的,里面都是孩子们要吃的药,还搬过来一个微波炉,加热餐食方便些。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619.jpg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623.jpg

  “这个床有点硬,而且有点高,睡得不太习惯。”李爷爷说,家里是棕绷床,更为营造家的氛围,他把家里的床单都用上了。

微信图片_20221009150657.jpg

  住在机构里,需要时间适应,但是总体来说,夫妻俩轻松了些。

  “一有需要,我就按零,专业的护理人员就来了,只要提要求,他们能帮的都会帮。”比如,喂饭,大儿子不认生,护理员帮忙喂饭胃口也很好,给儿子擦身的时候,护理员也能搭把手。一日三餐都准时送到房间。

  “省去做饭,让我们有了更多陪伴的时间。”沈奶奶在照顾儿子方面,坚持亲历亲为。“人还是要动一动的,趁我们现在还动得了,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前几天下雨,洗的衣服干不了,沈奶奶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了一嘴,很快,简易的烘干机就安在了走廊里。

  住过来的时间不长,沈奶奶说还有点想家。

  趁着回家拿东西的机会,李爷爷会在家里转转。沈奶奶还惦记着她种了一院子的花。

  未来如何,现在他们没想太多。

  “希望这里长长久久地开下去,能让我的两个儿子有个安身的地方,那我们就放心了。”沈奶奶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养老院;杭州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4楼的一个套间,面积36平方米,里间挺宽敞,两张单人床拼成了一张大床,又摆了一张小床,房间里还有水池和马桶,外间除了一张单人床,还有衣柜、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