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清晨,杭州望江路和中河中路交叉口,一排绿色围挡结束了“工作使命”。当天,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终于揭开“盖头”的宋式宫苑和咫尺相近的车水马龙相辅相融,成了闹市中的一个焦点。
开馆仪式上,最先出场的不是领导致辞和剪彩揭牌,而是一段名为《德寿宫 感谢有你》的短片。一分钟的视频,在座很多人为之动容。
20余年孜孜不倦的考古发掘、9场全面细致的专题论证、19个月追求卓越的考证设计、610天紧锣密鼓的奋斗建设……为德寿宫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所有团队依次亮相;一张张铭记瞬间的照片汇聚为一句话——
“致敬每一个参与德寿宫建设的你。”
这句感谢,让德寿宫遗址数字化复原展示团队、川大智胜杭州分公司负责人孔非非湿润了眼眶。4500余平方米的遗址在普通人眼中晦涩难懂,怎样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讲好遗址数字故事,整个团队压力不小。
“一年半以来,复原研究、考古、古建、施工等团队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一点点抠细节,一遍遍改方案,最终呈现效果达到了我们的初衷。”开馆现场,在受邀代表参观完中、西区遗址后,孔非非收到了不少现场“点赞”。
作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设计负责人,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孟超错过了这一声感谢,他缺席了开馆仪式。电话里,他说自己“理性和感性交织”,项目从设计到建成历经三年,既见证了团队的成长和坚持,也促进了个人技术素养和心性心态的磨砺和提升。
从深埋地底的遗址,到巍然挺立的宫苑,孟超和德寿宫“相知相伴”一千余天,见证了其“重见天日”。“红墙的出圈完全出乎意料,但我们希望引起大家关注的不仅是一面红墙,更有墙内外真实的历史,也希望公众在触摸和感知历史的同时,能有兴趣去了解杭州如何保护、呈现和讲述遗址故事。”
短片中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镜头——对上城区小营街道居民的感谢。
就在开馆前夕,毗邻德寿宫的百岁坊巷、直吉祥巷、横吉祥巷3个小区600多位居民收到一封感谢信,精美别致的信笺中装着一张红墙明信片,封口处用“德寿重华”粘纸粘贴,落款是“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德寿宫全体成员感谢各位‘邻居’朋友对工作的支持,感谢您的通情达理,你们用实际行动迎接德寿宫的华丽亮相,为德寿宫添彩。”此前,这几个小区的居民自发用社区发放的红灯笼和自家绿植,将面朝德寿宫的阳台装点一新。
开馆现场,记者遇到了百岁坊巷小区居民代表周亚平。她告诉记者,收到感谢信后,居民们高兴又感动。同时,他们将这一份谢意回馈给了“新邻居”。“虽然大家特别想探馆,但我们觉得,要把机会先让给其他市民和游客,让更多人看到杭州这张崭新的宋韵名片,我们会继续用实际行动为德寿宫‘代言’。”周亚平说。
南宋风雅扑面而来,文化自信激情点燃。这份感谢,是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厚积薄发”的注脚,更是今后“开枝散叶”的起点。相信在正式对公众开放之后,和德寿宫并肩前行的人将越来越多,杭州宋韵文化将有更多守护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