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民企加快布局,商业卫星接连发射升空——

竞速星辰大海,为何这么“卷”

字体:
—2022—
12/15
08:03:25
2022-12-15 08:03:2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朱承

  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承)正值寒潮涌动,太空中却一派热火朝天。

  12月13日,太空中传回两张珍贵的图片——红海和死海的遥感卫星图。它的“拍摄者”是时空道宇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它们于今年6月发射升空,由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4天前,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来自不同企业和机构的14颗卫星搭载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组团上天,其中有我国商业航天首颗空间生命科学试验卫星“火炬一号”,还有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系列卫星。

  争相奔赴星辰大海,商业卫星接连升空的背后,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民企瞄准太空

  6月2日,时空道宇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最新披露的资料显示,时空道宇已完成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涵盖卫星研发、制造、测控、运营的全产业链体系。

  地球的另一端,SpaceX的 Starlink星座计划也已成功部署了2653颗卫星,并已规划约4.2万颗卫星。

  由于都有汽车制造的背景,时空道宇常常被外界拿来与SpaceX作比较。

  “有相似性,但功能和定位存在差异。”时空道宇CEO兼首席系统工程专家王洋说,SpaceX更专注于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时空道宇则通过未来出行星座及自有地面系统,结合北斗三号系统、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全球中低速卫星通信服务、星基高精定位服务、卫星遥感AI服务。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和实现航天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落地,可以为智慧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消费电子、紧急救援等诸多领域提供支撑。”王洋说。

  时空道宇是我国商业卫星发展的一个缩影。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之后,各地民营企业纷纷加快布局。

  如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银河Galaxy主要聚焦卫星互联网,成都国星宇航技术有限公司的“星时代” AI星座计划和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吉林一号主要致力于卫星遥感。

  “近年来,我国商业卫星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卫星影像资源得到井喷式发展。”省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监测中心卫星遥感所副所长詹远增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共有在轨商业卫星(不含试验星)179颗。其中,2021年我国共发射36颗商业卫星,今年将超过50颗。

  宇宙无垠“坑位”有限

  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显示,当前全球仍有近30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占全球人口近四成。大量的深山、沙漠、戈壁无人区等都没有手机信号。

  “卫星有覆盖广、成本低的优势,能成为光纤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有效补充,真正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全球无缝隙覆盖。”王洋表示,当前火热的智能驾驶,同样需要卫星的赋能。

  无论是日常的出行导航、天气预报,还是监测水稻长势、对放牧的牛羊进行定位,或是资源勘探、森林防火、抢险救灾、野生动物保护等……在现代社会,卫星无处不在。

  但通往太空的“门票”,极为有限。

  赛迪顾问的研究数据显示,地球近地轨道最多可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目前,国外已经公布的低轨通信卫星方案中,卫星总数量已将近2.5万颗。

  在轨道资源有限、频段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卫星轨道和频谱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而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为“先申报就可优先使用”的抢占方式,因此提前规划布局,抢占资源,能在后续竞争中占据优势。

  近年来,世界各国悄然开展卫星发射争夺战。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美国UCS卫星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球在轨运行卫星共有5465颗。美国以3433颗在轨运行卫星数量居全球首位,中国排名第二,卫星数量达541颗,占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的近10%。

  在这场赛跑中,中国民企在发力在加速。如时空道宇计划在2025年完成未来出行星座一期72颗卫星、共8个轨道面的部署。

  当卫星遇上浙江

  2021年9月27日,台州,时空道宇首星下线。这里,曾走出一位推动中国卫星进程向前迈进一大步的人——“两弹一星”功勋、“北斗”卫星创始人陈芳允院士。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芳允意识到卫星定位关乎国家军事和经济命脉,提出双星定位,这便是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雏形。

  天上一颗星,人间几十载。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号试验卫星顺利发射,我国从此实现弯道飞跃,在导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浙江在多个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也有突破。”詹远增告诉记者,浙江作为首批设立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的省份之一,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乡贯通的全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积极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各项监管中的落地应用。

  全国自然资源系统首个耕地种植属性监测试点就在浙江,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耕地利用变化和农作物分布的自动识别,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督查提供了支撑。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识别作物及生长情况,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算清资产价值,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几十个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向农户提供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

  依托吉利的出行生态体系,时空道宇则将卫星通信及星基高精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消费类电子及公共服务领域,目前已与极氪、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多个汽车品牌开展项目合作,推进航天技术为汽车制造、智能驾驶、智能网联领域全面应用。

  詹远增透露,卫星影像在轨处理技术是一项行业难点。目前,他们正在和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共同开展多模态遥感数据规整及在轨智能融合平台研发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未来将打造国产自主、高效可用的在轨处理软件,应用场景十分广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商业卫星;应用责任编辑:杨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