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亚红是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妇联主席,她家的小院倚靠在河上溪的东岸,紧挨着的,还有东边的其他两幢农房。同乡村绝大多数农家小院一样,他们各自都用一堵两米五高的围墙,建起了三个独立的庭院。
三周前,俞亚红成为村里第一个拆掉围墙的农家。两天后,她的隔壁邻居俞建锋、俞炳华也开始拆围墙。施工队进场那天,俞建锋笑眯眯地站在自家二楼阳台上,看着室外楼梯还有围墙一点点被敲掉。
在乡村,一堵围墙把农家小院包围起来,院子内外,是“自己的世界”和“别人的世界”。特别是农民富裕了,其最直白的表现,就是房子越造越高,围墙也越造越高。而围墙内的院子,往往给人一种归属感、领域感和安全感。
所以在乡村,拆围墙,就是一件天大的事。
但面对“大事”,俞亚红和邻居们很淡然,也更期待。拆掉围墙后的20天,原本独立的三个小院,将被一条游步道串起来,合并成一个大院。
这也将是萧山建成的首个“共享小院”。
19户农家的“共享”试验
除了俞亚红他们3户,众联村还另有16户农家的围墙也陆续拆掉了。让他们统一行动的,是萧山区妇联开展的一场“共享小院”试验。
作为杭州筹办亚运会的主阵地萧山,今年年初确立“创新强区和环境立区”两大战略,并启动“一二八”组合拳,努力开创赶超跨越发展新局面,实现城市全新蝶变。两大战略中,创新用“强”,意为“变得更强”;环境用“立”,实为“立身之本”。两者都是萧山发展的短板,需要不停歇地改革与破题。作为这项系统大工程中的“子项”,萧山区妇联要牵头的,是美丽家园创建,包括美丽庭院、美丽楼道、美丽小区等等,它已被列入萧山区“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
萧山区妇联主要负责人坦言,“我们的乡村,正在失去乡村的味道。”特别是年轻人的离开,让中老年人成了乡村的主力,围墙越建越高,越能保护人财安全,而人情味也越来越淡。面对一堵有形的墙,和一堵无形的墙,透过“共享小院”的小试验,萧山要向更多人传递一个信号——美丽需要共享、分享。而围墙拆了,“共享小院”建起来,就像是重新打开了乡村的大门,期盼着更多年轻人的回归。
的确,当更多人、更多年轻人向往乡村时,乡村生活丰富起来,那些“被动的围墙”也失去了生硬的防御功能。而艺术化的围墙和“共享小院”背后的美丽庭院融合在一起,也将上演一出出活了的话剧。
最近,萧山区妇联正在拍摄制作打造杭州首个美丽庭院样板专题片——《美丽家园创建》教学视频,并将村村巡播,让每个家庭都能参与到美丽庭院的打造中来。
一张“共享图”打消婆婆的顾虑
当然,新生事物,总有一个逐步认知的过程。
要拆围墙,俞亚红80岁高龄的婆婆第一个反对。“不安全!晚上都睡不着了。”俞亚红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下她和丈夫、婆婆三人居住。对婆婆来说,守着院子,就是守着家。
但一张“共享小院”设计图,让婆婆打消了顾虑。
将要建成的“共享小院”,将原本三个独立的庭院变成了一个。在这个“共享小院”里,有竹子做的雨棚,有用来喝茶的地台,还有竹篱笆,原本的高围墙也变成了用石块垒成的低矮墙。在三间农房东侧的一颗百年老樟树下,设计师林玮还为三户人家设计了一个“共享”的喝茶区。
这样的“共享”场景,让80岁婆婆找到了“儿时的乡村”。采访时,她站在二楼房间的窗口,静静地看着院子里紧张有序的施工,也在期盼着“共享小院”建成的那天。
的确,拆掉围墙后的“共享小院”,也换回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俞亚红说,以往晚上7点后,围墙门一关,大家回到自己的“独立世界”。“接下来,我们打算三户人家在院子里一起吃饭,都挺好!”
当然,俞亚红她们的“共享小院”今后也将是一个公共区域,对其他村民、游客开放。
从共享小院到共享乡村
接下来,离俞亚红的“共享小院”不到200米的地方,一个闲置的荒地要改造成为一个“共享花园”。
河上镇妇联主席黄碧敏说,“这个花园,由村民义务养护,村民也可用积分来换花。”众联村是“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的起源地,在村里,村民参加集体活动、参与垃圾分类等等,都可以产生积分,积攒一定的积分后,村民可以到村里的积分兑换点领实物。
当然,在众联村,这样的“共享思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林玮最近还在忙着制作一条村道两侧的“艺术景观”。两户村民拆掉了自家车库,拿出来建一个“8090主题墙”。墙上展示的老古董,有12英寸黑白电视机、凤凰牌自行车等。
在俞亚红10来岁时,制造缝纫机是众联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撑。所以,当时的村委会送了每户家庭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作为村民福利。30多年前,是村集体送电视机福利;30年后,众联村民又主动捐出电视机,让它们“住”进了8090主题墙和村口另一堵将放35台电视机的主题墙。另外,当年生产的西湖牌缝纫机也爬上了村口的墙面,成为展示众联村的一件件能讲故事的艺术品,也把众联村“共享”给更多人。
这当中的村民情怀,就像缝纫机厂外墙上那句三十年前的标语——“团结拼搏上台阶”一样,永远不过时。众联村正“共享”归来,上一个乡村振兴的新台阶。
俞亚红说,“当年,其他村可是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这当中的自豪感,是谁也拿不走的。现在,众联村19户农户的“共享小院”,也有着同样的“自豪感”,只是这一场“共享试验”,将融入更多的开放与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