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一草一木皆有灵,“绿马甲”学校是什么样子?
2019年04月18日 08:16:58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陈栋 边晓丹

  昨天中午阳光正好,浙大附中生物楼二楼的阳台上,生命社的同学们将凌霄花的种子吹向天空,蓬松的种子飞上天空的那一瞬间,他们兴奋地大叫起来。他们在课本上学到过的知识,从未在眼前如此真切过,学习科学和自然,现在是最有趣的时刻。

  这所隐藏在绿树中的美丽校园,35000平方米的校园,来过学校的人都会感叹:太美了,到处都是绿树浓荫。如何将丰富的校园植物资源变成每一位师生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必修课”,浙大附中潜心做功课,在一批对自然充满热情的师生共同努力下,校园植物成了学校自然教育的催化剂,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植物自然,爱上了校园。

  一所理想中的“绿马甲学校”是怎样的?浙大附中给出了一个鲜活的范本——将知识诗意地呈现。

  “看不见”的校园植物名牌 你想发现它,它就在那里等你

  随着“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的逐步开展,许多学校在“绿马甲”的带领下开展了植物挂牌活动。浙大附中是“先行者”,2017年就开展校园植物挂牌。

  如今校园里有400多块植物名牌,奇怪的是,你在校园里行走时,却几乎看不见这些牌子,它们都在哪里呢?

  在学校钟留群老师的指引下,我在一棵樟树上发现了一块接近树皮色的金属牌,远远不细看还真不易发现;在树丛低矮处也发现了一些牌子,它们都隐藏在植物中间!

  钟老师介绍,第一批植物牌是塑料的,白色,返学后发动不少学生一起帮忙,挂到晚上,第二天校园里到处是白乎乎的牌子,很扎眼。学生和老师都说,原本很漂亮的植物反而被“破坏”了。

  于是大家决定进行调整。研究和试验了好多次,最后确定换成金属材质,颜色则选了一种接近于树皮的灰色。这下效果好多了。同时尽量将名牌挂在不太显眼的部位,只有认真去找,才会发现植物“身上”的名牌。

  “现在的牌子,就是希望你不想看到(牌子)的时候,它就不在那里。学生们想了解植物的时候,低下头去,它(牌子)就在那里。”钟留群老师说,“植物挂牌的目的,不是想强制学生们认识多少植物,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能够主动去观察身边的植物。”

  现在,校园里200多种植物,几乎所有品种都挂了牌,学校百草园里,连恣意生长的野草,也不失时机地被插上了名牌,向好奇的孩子们展露自己的身份。

  植物挂牌让学生们直观地认识了校园植物。挂牌完成之后,师生们都说,植物“扫盲”真好,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植物朋友。

  谁说冬天灰暗单调 生命社讲述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为校园植物挂牌,只是浙大附中自然教育课中的其中一课,而学校真正开始自然教育的“第一课”,源于学校“原溯生命社”的创立。生命社的创立,与两个人有关——被学生们称为“生物钟”的钟留群老师,以及一位名叫林智的同学。

  钟老师富有激情,是一位热爱花草树木、喜欢观察、经常徒步的自然爱好者。她将生物教学融入生活,她的生物课很受学生欢迎。

  生命社的成立来自学生林智的一个想法。2014年,因为想在学校做一个动物保护社团,高二的林智找到钟老师,提出了想法。商量之后,两人成立了生命社。后来的植物网站建设,也是林智与钟老师一起商议构架的。

  生命社作为社团选修课,给学生们开启了一扇不一样的学习大门。很多时候,生命社的课都在户外,学生们走在校园,当认识了那些名字耳熟能详的植物时,会惊讶:“什么?这就是茶花?”“啊,我们学校有枇杷树,还有樱桃树?”有时候,他们端详着草一般大的植株不敢相信:“什么?这是树?”

  钟老师的课更让他们觉得有趣:“原来银杏还叫公孙树,火棘还叫救军粮啊,太有趣了!”

  校园植物照片有多不一样?开花的腊梅,结红果的枸骨?不,钟老师展现给学生们的,是开花的枸骨、结果的腊梅。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生命社的同学们发现,大自然依然是色彩缤纷的。

  “在校园里,你们会三次和它们相遇。”钟老师的植物照片用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美丽校园的独特展示,很快让钟老师收获了一波波生命社的粉丝。

  现在,生命社已经5年了,浙大附中的学生来了又毕业了,生命社也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精品社团。

  校园植物编“家谱” 学校做了本“校园植物宝典”

  在校园植物的名牌上标有二维码,扫一扫就有“最专业”的植物知识说明。专业到什么程度?《浙江植物志》的主编丁炳扬老师来学校实地指导,为每一种校园植物“验明正身”。

  “因为传统做法上,二维码指向植物的介绍网页,不是百度百科,就是互动百科,都缺乏权威鉴定,相关信息比较混乱,专业词汇复杂,甄别和理解都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决定建设一个学校自己的植物学习网站。”钟留群老师说。

  2015年底,这个“校园植物学习网”正式上线。期间,生命社的同学负责调查校园植物的种类、名称和分布,采集各种植物的四季特征,拍摄叶、花、果实、种子等细节并形成资料、统计植物分布,制作校园植物分布区域图,每一种植物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对于浙大附中的学生来说,怎样认识校园植物,“校园植物学习网”做到了“无微不至”——

  可以输入你知道的植物名称,看看校园里有没有它;

  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如乔木、灌木等进行查找;

  可以直接翻看图片,通过对比查找目标植物;

  还可以根据校园地图的地块编号查找;

  只要校园里有的植物,在这本“植物宝典”上都能找到。

  杭州植物园的植物学博士陈川说,学校能建成这样的植物分类网站,非常专业。

  校园植物学习网给学生们进行自然教育学习,提供了便利,学校也利用它,开设了植物选修课程,并出版了《浙大附中植物图鉴》一书,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创新的校本课程,这门选修课,学生们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花花世界。

  钟老师介绍,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多个延伸课程,组织多个研究小组,让学生尝试植物栽培;调查校园中的常用中草药;利用野生植物学习标本采集和制作;常见农作物、蔬菜水果的营养分析;校园绿化方案大赛,参与校园绿化设计等等,自然学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校园植物网将进一步升级更新:不但生命社继续充实植物信息内容,还将与文学社、书画社、摄影社等其他学生社团一起,充分发掘校园植物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外语社的加入,给浙大附中的校园植物文化未来的国际交流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性。

  “绿马甲”定制课 植物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有趣

  今年,浙大附中还与“绿马甲”一起,定制了“绿马甲”自然课程《神奇的生物世界》,将专家请进校园。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有植物学科的内容,也有昆虫学科的内容,不讲枯燥的学科内容,而是用一个个学生们不知道的生物故事,一件件亲身经历,来启发这群属于未来的孩子。

  这门特色选修课,每周一次,贯穿整个学期。3月6日第一次开课,30多名学生准时等待在课堂。来自杭州植物园的植物学博士陈川,成为第一课的讲师。

  “植物,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人类远远不能超越,人类所做的事情,只是在观察自然,在自然中学习。”陈川的课由此进入主题。

  槭树科的植物种子都长着翅膀,会用螺旋旋转的方式,离开妈妈。豆荚成熟了,妈妈会把种子猛烈地弹射出来,喷瓜喷射种子的过程可谓壮观,蒲公英自带降落伞……

  同学们第一次知道了市面上的玫瑰大多是月季,第一次知道被山蚂蝗叮该怎么办,第一次知道植物界的爱情比人类世界要凄美得多……

  “苦草的爱情故事,真的是太苦太绝美了。”高二五班的李悦宁说,“这和高中的生物竞赛内容差别太大了,我们一天到晚和细胞、细胞分裂、孟德尔遗传规律打交道,其实对身边的植物知之甚少。我都觉得植物变得更加可亲可近了。”

  “好听。”高一三班的王伶有点腼腆,讲话声音轻轻的,“我希望这么好玩的课可以多开点,时间可以久一点。”

  目前,这门自然课程已经开展5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坐进“绿马甲”课堂,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有趣知识。

  这个传统项目开展了16年 跑山运动向公众传播“爱绿护绿”

  扫描AR图片,看同学们快乐跑山。

  浙大附中毕业的学生都记得,学校有两个“传统节目”:跑山和环湖跑。环湖跑一年一次,跑山则是周练。

  “我们学校就在西湖景区,环境优美,紧靠宝石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所以,从校内跑操到校外跑山的想法就萌生出来了。”浙大附中的校长申屠永庆介绍,跑山运动始于2003年,至今已开展了16年,对高中生来说,学习压力非常大,跑山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还让学生在户外,在大自然中获得了难得的放松。

  跑山运动的线路,是学校体育老师们精心设计的,从浙江图书馆后面的小路上山,再从栖霞岭下山,全程3公里多,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跑得最快的学生,不到30分钟就能跑完。

  浙大附中曾经对1180名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0.5%的学生对一周一次的跑山活动表示非常赞同,有29.4%的学生只要一想到今天可以跑山,心情会非常高兴和比较高兴,52.7%的学生认为跑山活动对他们来说有意义,还有56%的学生带着非常乐意和比较乐意的情绪进行跑山。

  今年,学校还加入了“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跑山的学生们身穿绿马甲,一面奔跑,一面向市民宣传“绿马甲”的“爱绿、护绿”精神。

  申屠校长说,这项绿色健康、亲近自然的运动,将一直推行下去,希望成为一届又一届浙大附中人深刻的烙印。

  一花一草皆有灵 生物课本以及草地上的蜗牛

  5年的自然教育做下来,这些植物渐渐成了学生们心里对校园最美的记忆。2018年毕业生李铭宇同学说,从我走进校门,进入这个教室后,这棵参天的樟树便陪伴着我。在我心里,它认真以及真诚地记录了我的成长,成为属于我和它共有的一段绚烂回忆。

  “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非常大,我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想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给他们提供更多可能性。”钟留群说,“我们有美丽校园,学会细致观察和发现,去享受近在身边的世界,我们就能沉浸在校园的诗意生活中。”

  在繁忙的学业之外,学校费心去做这些“不太重要”的自然教育,究竟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浙大附中生命社一位同学写下的文字,也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生物不只是课本,还有草地里的那只蜗牛。”

标签: 植物;浙大附中;学生;自然;校园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