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以为腹痛小病,岂料是心梗前兆,幸而医生发现及时救回一命
浙大四院培养一批基层全科医生 火眼金睛辨识急危重症真当牛
2019年07月06日 08:00:4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芳 金南星 金薇薇

戴红蕾主任带着全科医生门诊实践

  浙江在线7月6日讯 走进浙大四院医共体福田院区前,李大姐只想输个液,开点胃药。最近这段时间,她上腹部总是一阵阵疼,她觉得是自己的老胃病又犯了。

  离开时,她却躺在了120急救车上,一边吸氧,一边进行心电监护,被匆匆转往医共体上级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原来,李大姐以为的腹痛并不是简单的胃病,而是急性心梗的症状。幸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丁晓庆医生及时发现了蛛丝马迹,果断坚持让她做心电图,才避免了意外。

  从浙大四院的全科医生培训班结业后,丁晓庆医生已经识别出2个急性心梗的患者,及时帮他们转院。“这段时间感受到了很强的职业自豪感,我们基层医生也能第一时间判断急危重症病人,这才体现了我们真正的价值。”

  患者只想输液、买药

  医生坚持让她做检查

  59岁的李大姐是四川人,长期在义乌打工。一周以来,她的腹部总是隐痛,早起干活疼痛感加重后,她才来到福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李大姐平时工作忙,经常顾不上吃饭,落下了胃病,所以理所当然以为是肠胃出了问题,一进门就让医生给她输液,开胃药。

  当时是丁晓庆坐诊,她仔细询问后发现,患者所说的“肚子痛”并不像普通的胃痛。而且,李大姐160公分不到的身高,体重将近130斤,达到超重的标准,以往就有高血脂和高血压,这些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

  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丁晓庆判断这很可能是急性心梗引起的疼痛。心绞痛不一定都是胸痛,有时候也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容易和胃痛混淆。

  于是,她建议患者做一个心电图检查来确认一下。李大姐一开始很抗拒,“我就是来输液、买药的,为什么要我做检查,我不要花这个冤枉钱。”

  心梗发病凶险,一旦误诊,那可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丁晓庆耐心解释了心梗的危害,一点点做思想工作,终于劝服了患者。

  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提示,李大姐存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丁晓庆将检查单发到了“医共体联络群”,浙大四院心内科专家进一步确诊,并马上安排转诊。

  这一边,丁晓庆先给患者服用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的“心梗一包药”,然后给她吸氧,实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

  救护车赶到后,丁晓庆和急诊医生把患者送上车,转诊到浙大四院的心内科,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主动脱产学习十六周

  全方位理解全科医生

  “医生,你就给我开点某某药。”“医生,你给我量一下血压。”

  丁晓庆13年的职业生涯里,从患者那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患者像点菜一样,提出自己的需求,基层医生似乎只要按照要求上菜即可。

  丁晓庆说,她刚工作时确实没什么发挥的余地,检查工具只有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老三件”,全凭直觉和经验,“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只能看看最常见的感冒、发烧。”

  但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辅助检查设备逐渐完善,这就要求基层医生提高自身能力,不仅要能解决一般性常见疾病,还要识别急危重症疾病,完成转诊,这正是分级诊疗的核心理念。

  去年12月,丁晓庆等到了这样一个学习进修的机会。为了提高基层医生的能力,在义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大四院面向14家基层医疗机构举办第一期全科医生培训班,为基层医生提供国际前沿的全科理念和全科技能培训。

  丁晓庆主动申请参加培训,并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的支持,开启了高强度的充电模式。

  浙大四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教研室副主任戴红蕾介绍,培训班的第一个阶段为期16周,第1周是全科医学相关的公共课程,全面理解全科医生的概念,由浙大医学院的教授授课,同时还包括临床相关的理论模块和技能操作模块。

  接下来的14周,基层医生在浙大四院13个指定科室里,根据自身经历和需求选择7个完成轮转,跟着副高以上的专家门诊、查房从而规范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接诊和处理能力,掌握急危重症识别、处理及转诊指征,以及对常见症状的临床诊治能力。

  重点掌握以下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脑卒中、阴道炎、宫颈炎、小儿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急腹症、创伤、常见皮疹等的诊断与处理;掌握常见症状:胸闷、胸痛、乏力、头晕、消瘦、发热、心悸、腹痛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评估。

  最后1周,基层医生再自选最感兴趣的科室,进一步巩固加强。

  “我们的全科培训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是单个病种的学习,而是传达一种综合的临床思维。对基层医生来说,不一定要在哪个学科特别专和精,他们需要的是从全局来评估首诊病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判断是留在基层治疗,还是转诊到上级医院。”

  基层医生培训卓有成效

  急危重症识别能力提高

  在培训中,急诊内科外科是学员必须轮转的科室。戴红蕾说,这是考虑到识别急危重症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了这项能力,他们才能更好承担老百姓“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令丁晓庆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就是关于急诊的,“那堂课的主题就是胸痛,授课的专家很详细介绍了可能引发胸痛的不同原因,以及相对应的方案。最重要的是,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如何第一时间排查急危重症的临床思维,这是我们在基层很难接触到的理念。”

  培训结束后,他们还没有真正毕业,而是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实战学习阶段——为期6个月的社区实践,这也是他们考核的重要部分。显然,丁晓庆把学到的理念贯彻到了工作中,在这次考核中交出了高分答卷。

  浙大四院副院长戴慧芬说,这次培训后,几乎所有基层医生都觉得“收获颇丰”,最近,医院把他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分享总结会,一位基层医生坦言,“全科培训后心态变化很大,现在下班回家以后不看点书,心里都过意不去,怕自己跟不上大家的步伐。”

  眼看着医生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成效显著,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表示,下一期培训还要加大力度派人前来。

  戴慧芬说,作为浙大医学院唯一位于县级市的附属医院、省级医院,医院兼顾两方面的优势:既有浙大医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又更加贴近基层医疗机构,这就要求医院肩负起提升基层医生能力和基层医疗质量的使命。

  “全科医生应该有全面的医疗素养,担负好分诊、转诊的重任,这样才能实现医疗的同质化,让边缘地区的百姓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同等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义乌全科医生培训班首期17位学员中,还有来自邻县的全科医生,义乌的全科医生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区域的“示范典型”。今年9月份,他们将迎来特别精心设计的毕业考试,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获得认证。

  而现在,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已经在医院开始理论学习,循环往复,最终这个特殊的“学校”将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能够在基层卫生院担当大梁的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全科医生。


标签: 医生;基层医生;检查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大四院培养一批基层全科医生 火眼金睛辨识急危重症真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