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申遗7周年 拱墅“大运河朋友圈”壮大了
2021年06月23日 08:58:26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许卓恒 通讯员 王佶敏 柳景春

  杭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双世遗”的城市之一,其中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便是大运河。古时,杭州因运河漕运而兴,如今又因“世遗”享誉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曾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如何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活的历史?

  昨天上午,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7周年的日子里,由拱墅区委区政府、浙大城市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在拱宸桥畔隆重开幕。该论坛以“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为主题,广邀来自大运河沿岸六省二市18个区县的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200余人,聚合力、谋发展、观实绩,共同探讨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推动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聚合力:运河沿岸6省2市“结盟”

  因河而兴,串珠成链。

  中国大运河在地图上呈“人”字形,一撇到杭州,一捺到北京,串联起沿岸6省2市,总行程近2000公里,催生了一批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沿岸城市,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大运河畔。

  开幕式上,在第一届论坛成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区县合作杭州共识》的基础上,杭州市拱墅区作为主办方和发起人,携手沿岸区县进一步发起成立首个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联盟——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西青区、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等沿岸区县代表加入了联盟,壮大了“朋友圈”。“成立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联盟,旨在为运河沿岸各区县搭建更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一起为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注入新动力,共同打造好‘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开幕式上,拱墅区委书记陈瑾说。

  据悉,合作联盟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联合开展研究、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创合作共赢新模式。

  谋发展:60位运河“大咖”开启头脑风暴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该论坛立足跨区域区县合作,既是拱墅区提升“运河南端是拱墅,运河文化看拱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项举措,也是拱墅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建设工作中的一桩盛事。

  当日,第二届中国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高峰论坛正式举行,大运河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沿岸区县的领导60余人参加。来自天津、江苏、安徽等区县代表以及相关运河研究专家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大运河沿岸区县运河保护与开发实践、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主题阐述了各地的研究、实践和经验分享。“运河沿岸城市可以联合开展旅游合作、企业合作、学术研究等,比如运河沿岸的杭州、扬州等地可以互通水上旅游,沿岸城市环保企业可以联合开展运河水质提升等。”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说。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新拱墅运河题材系列作品展。其中,国画长卷“千年运河·繁华武林”特别引人注目,整幅长卷书画相称,淡墨烘染,突显出古运河边新拱墅历史沉淀与繁华都市相交融的独特韵味。

  观实绩:拱墅交出运河沿岸名区建设“新答卷”

  坊间有言:“无拱墅,不运河”。

  今年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元年”,拱墅区深入挖掘“千年运河、繁华武林”的文化底蕴,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倾心打造大运河文化标志性工程,创新大运河文化标志性品牌,向世界展示新拱墅拥河发展的新成果。

  在拱墅11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大运河及其支流共88条170余公里河道纵横交错、密布成网。这里集中着杭州运河文化最精华的遗产,全境拥有各类博物馆20余座,工业遗产21处,历史风貌街区5条,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这里串联着杭州运河两岸最繁荣的区域,武林商圈、大运河中央商务区、延安路国际商业大街、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尽显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

  运河文化来源于百姓,更应造福人民。

  拱墅全力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春走大运、夏品民俗、秋逛庙会、冬赏花灯的“四季歌”方兴未艾,大运河国际诗歌节、戏曲节、钢琴节等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星罗棋布于大运河畔的文化项目更是熠熠生辉——大运河中央公园项目已竣工投用,位于核心区域的运河大剧院刚刚开门迎客,在大运河畔奏响美妙音符;大运河亚运公园和电竞馆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将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上演“玉琮”里乒乓响、“油纸伞”下挥球棒、“星际旋涡”内终极竞技的体育盛宴;被称为“天空之城”的武林美术馆项目将成为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文化综合体。

  大运河畔一年四季繁花似锦、好戏连台,拱墅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大运河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采。

标签: 杭州;大运河 责任编辑: 庞舒青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2106/W020210623323038841606.jpg

申遗7周年 拱墅“大运河朋友圈”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