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敢为人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1年07月01日 05:14:0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尤建明

  瓯越热土,忆往昔峥嵘,睹百年风华。浙南革命第一把火种在温州点燃,浙南第一个党组织在温州成立,特别是中共浙江省一大在温州召开,掀开了浙江党史新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温州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凭着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精神,在艰难探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缔造了许多万众瞩目的全国第一,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新路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看瓯江潮涌——

  从曾经的小商品生产特色,到如今深入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开展单项冠军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温州正加速转向高新技术产品、智能装备制造。

  从曾经的劳动密集型发展,到如今逐步编织起“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的创新格局,温州正加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国家级自主创新区建设、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落户、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崛起、瓯江实验室挂牌,诸多院士、专家成了这里的常客,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百亿级大项目接连落地开花。

  温州市璀璨的夜景。 拍友 赵用 摄

  温州变了!

  敢为人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尤建明

  一张崭新的面孔

  改变,从理念开始。

  “过去,在温州人眼里,能创业就是创新,而到了现在,他们认为,创新才是真正的创业。”温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几乎干什么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大家都忙着熟悉前沿技术知识,就怕服务跟不上。

  创新,成了温州的热词。搭建高能级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招引高质量项目……温州以科技创新赋能民营经济,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的创新格局,推动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加快从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转向依靠人才、创新上来。

  眼下,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陆续集聚驱动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塔尖重器”。瓯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研究院等40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密集落地,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国际未来科技岛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重大平台建设挺起了温州制造业的脊梁。今年以来,全市已签约或开工建设正威电子、瑞浦新能源等投资超100亿元的产业项目共有7个。

  车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途看到的是中国长城(温州)自主创新基地、北斗信息产业基地等国内顶尖企业的全新项目。温州正着力打造“5+5”产业体系,高规格谋划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等五大传统产业也在发生巨变。

  “坚持走‘一米宽,一百米深’的专业化、精品化道路”,这句标语,在电触头行业隐形冠军——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格外醒目。从低压电器配件生产商,到行业柔性生产解决方案提供商,温州传统制造企业悄然蜕变。而报喜鸟、森马、东蒙、奥康、庄吉、康奈等鞋服企业的智造升级,已不是新设计一些款式、新进口一条生产线那么简单。

  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这些昭示未来趋势的数据中,温州去年跑出了20.3%、22%、26.4%的高增速,均居全省前3位,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活动覆盖率等4个指标居全省第一。

  温州,还是那个令人瞩目的温州,却不是原来那张面孔。

  一座别样的城市

  重新认识温州,不只是外界看温州的视角变了,温州人看自己的视角也变了。

  这些年,温州一直坚持跳出温州发展温州,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集聚高端发展要素。特别是在“十四五”时期,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强浙江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

  当前,聚焦补短板、扬优势、提能级,温州正不断加快提升城市的战略承接力、中心带动力、要素集聚力和特色吸引力。

  “以战略平台构筑发展舞台,以城市颜值提升发展价值,我们正加快打造高能级区域中心城市。”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积极主动全方位多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开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新通道。近年来,连续获批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而今年获批的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将打造华商华侨创业创新高地、国际贸易枢纽性集散地,不断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视角变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也随之而变,但这需要与之相适配的环境生态。为此,这些年温州下大气力补上交通、土地、营商环境等短板。特别是做大交通圈、拓展经济圈,温州正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联动打造“521”高铁时空圈、都市区3个“1小时”交通圈,高速里程从全省倒数第3跃升至全省第2,温州机场进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实现了从交通节点到交通枢纽的蜕变,为人流、物流往来创造了更多可能。如今的温州已基本构建“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开辟了温州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希望版图”。

  一个可期的未来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许温州一个未来——全力建设“五城五高地”,打造人民群众期待的美美与共高品质幸福新生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温州力量。

  这些年,特别是省委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温州弄潮搏浪,逆势突围,持续推动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创业之都向创新之城、基本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迭代升级。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6871亿元、602亿元,分别进入全国所有城市30强、20强,城市品牌价值跻身全国20强,蝉联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时序不移尖兵之志。牢记“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温州把高水平民生幸福作为最高追求。

  “让每一个在温州扎根的创业就业者,都能找到最好的创富机会。”温州市“两个健康”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全力畅通“创业富民”之路,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全市市场主体去年仍逆势增长,突破110万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

  走进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板桥社区,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举办地和华侨温商等优势,这里将聚焦创业、邻里、交通、建筑四大特色场景,打造科创“新窗口”、未来社区“新样板”、高端人才“新家园”。翻开温州市乡村振兴未来五年规划,全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产业化、系统化和未来邻里、教育、健康、文化、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等“五化十场景”为特征的“未来乡村”,5年内将建设100个以上。

  让人民群众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温州联动打造“学在温州”“健康温州”“文化温州”等品牌,铺平“共建共享”之路,让幸福成为城市亮眼的底色。

  清晨,温州市府路城市书房刚刚苏醒,来自甘肃兰州的李兆星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从“城市书房”到“家”,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温暖,柔软。

  102家书房遍布城市角落,210家文化驿站融入群众生活,74家百姓书屋在农村地区延伸……温州这张普惠共享、优质均衡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网正加快编织,成为温州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市的一个生动注脚。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如今,众多温州市民把公共民生事业当成了自家事一样关心。温州社会办医、办学、办文化、办体育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逐渐形成民字号幸福发展策源地。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里的中国基因药谷。 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聚焦“引领创新、带动产业、辐射区域”,以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眼健康科创高地为总目标,成为融入长三角创新生态圈、引领全国民营经济创新、面向全球开放协作的“三区一高地”。

  在该科创走廊内,科创带总规划面积230.5平方公里,产业带总规划面积约210平方公里。瓯江实验室正式揭牌,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科思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中国基因药谷启动区等重大科创项目正式投用,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生态正在这里形成。

  温州道德馆

  温州道德馆。 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8年9月,温州道德馆建成开放,以全方位展现温州道德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硕成果。该馆建筑面积1694.13平方米,分主展厅、道德讲堂、道德养成厅、临展厅等4个区域,是一座集“道德故事展示、道德教育体验、道德活动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近年来,温州深入推进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温州人、身边好人等“最美”品牌建设,目前已涌现各级各类“最美人物”2000多例,其中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例、中国好人44例、浙江骄傲23名、浙江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例、浙江好人205例。温州道德馆开馆至今,累计参观团队总数1496个,参观总人数156952人次,举办大型社会教育主题活动30场。

  龙港市

  龙港市政务客厅。 拍友 池长峰 摄

  2019年9月,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苍南县龙港镇撤镇设市,龙港市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新型县级市。

  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要求,龙港市的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仅为同类县(市、区)的40%。为了解决“人少事多”的难题,龙港在大部制、扁平化、整体智治、城乡一体化等四大领域,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等十大制度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龙港改革从1.0过渡版迈向2.0升级版:在“大部制”基础上实行模块化管理,管理和服务从大融合走向精细化;在全市范围内成立26个社区联合党委,真正实现市直管社区的“扁平化”管理。


标签: 温州;创新;交通; 1小时;创新格局;科技创新;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 杨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敢为人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