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聚焦乡村人才“引育用留管”

字体:
—2022—
10/10
17:15:12
2022-10-10 17:15:12 来源:温州新闻网 记者 金朝丹

  近期,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乡村人才振兴“553”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温州乡村人才引育用留管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553”行动,旨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意见明确,到2025年,聚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乡村经营、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五类人才,培育市县乡村振兴领军人才500名,力争全市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30万人,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提供人才支撑。

  引育乡村五类人才

  乡村旺起来,人才是关键。

  “有了乡村人才政策,我们对农播发展更有信心了!”文成县农播客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刘钦华坦言,乡村创业是风口,今年农播发展势头猛,文成农播逐渐起来了,乡村人才政策给他吃下了“定心丸”。

  《意见》聚焦培育的乡村五类人才,包括产业发展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乡村经营人才、乡村服务人才和乡村治理人才。

  其中,培育乡村经营人才方面将实施千名农播电商培育计划,促进电子商务赋能乡村产业。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重点围绕具有温州辨识度的非遗项目设立工作室、传习所等,带动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大力培养乡村旅游讲解员、小吃制作员、民宿管家等乡村旅游产业相关实用人才。

  培育乡村服务人才方面,将组织推动“名师送教”“名医下沉”,支持设立名师名医工作室。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和招聘医学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行动,加快培育修路工、水利员、改厕专家、农房建设辅导员等乡村建设人才等。

  为了让人才更好回到乡村、留在乡村、建设乡村,《意见》明确,将拓展乡村人才引育渠道,实施乡村人才培训计划、乡贤人才回归工程,实施乡创人才引育工程等。县级每年至少对村党组织书记培训1次。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训500人次以上。落实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吸纳专家学者、乡贤精英、乡土专家等组建师资库,打造农民培训品牌,扩大乡村振兴“绿领”队伍。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每年培训乡村技能人才5000人次以上。

  实施乡贤人才回归工程,以“乡土、乡情、乡愁”为桥梁,引导鼓励能人乡贤回乡创新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或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探索完善乡村“贤治”新模式,把新乡贤培养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人才。每年回引能人乡贤6000名以上,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项目80个。

  升级创新激励机制

  各行发展都求贤若渴,乡村发展,以何引才?

  温州升级引育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我市致力打造高能级人才引育平台,包括打造一批未来乡村创业园区、乡村人才孵化基地、校地院地合作平台,举办一批农业农村人才活动等。

  如打造一批乡村人才孵化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链主型”企业、大型工商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培育孵化一批多元化农业产业、乡村经营和农业科技人才。

  打造一批校地院地合作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组织实施乡村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实行柔性引才,支持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方式建设省奶牛重点实验室、温州瓯柑杨梅研究院等农业研发机构。完善高校合作交流机制,力争每年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基层农技(林技)人员等人才200名以上。

  “对于我们山区县而言,教育医疗这类人才是非常紧缺的,不仅难留住好医生好老师,甚至连好的学生苗子也往大城市走。”泰顺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夏良锦表示,如何结合乡村人才政策,留住人才建设山区,是下一步发展谋划的重点。

  夏良锦的期待,意见给予相应支撑。意见明确,我市创新乡村人才振兴激励机制,创新评价、项目、要素、待遇等激励机制。

  如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探索建立乡村人才分类评价标准,重点以在乡村范围做出贡献、有示范作用为衡量内容。适当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职称评审中加大在乡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量化赋分权重等。

  要素上,各县(市、区)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并向乡村振兴人才建设项目倾斜。待遇上,到2025年,培育市级、县级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00名、500名,给予相应人才待遇,探索市场化原则确定乡村人才报酬机制。

  “三农”发展,最缺什么?可能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但最关键的一点,显然是人才。

  昨天,浙产首例遗传改良“胚胎牛”在泰顺诞生。成果背后,就有产业科研平台和一批农牧业高精尖人才支撑。科技强农,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

  “三农”对人才的需求,涉及林林总总,涵盖方方面面,但凡我们能看到的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基本服务等,其成熟程度都和人才拥有的质量相关联。这些年,随着一批批大学生的回归、一批批能人的回乡,农村人才显得相对充裕和多元。但由于“三农”发展在提速,“三农”结构性的变革在加剧,由此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形,我市才会出台相关文件,就未来的人才战略,构建起完善的引才、留才、用才机制。

  这种机制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乡村人才的引育难也是现实。现在需要各地真正把文件变成实践,引育瓯越乡土人才,把人才工作当成“三农”工作的核心,只有人才留下来、用起来,我们的许多顶层设计,才会真正落地,“三农”的发展,才能形成根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三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责任编辑:陈质彬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