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华灯初上。浙江在线记者 倪雁强 陈嘉昀 摄
浙江在线杭州5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童颖骏 陆遥 浙江大学学生 陆理宁)科幻影片《她》,一部摘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影片,主要取景地是上海。导演斯派克·琼斯说,上海是他认知中最具未来感的城市。
这种未来感,彰显在黄浦江两岸摩天大楼的生长速度中,展露在洋山深水港的呼吸吐纳中,表现在网友对“魔都”五光十色的描摹中,更体现在我们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期待中。
这种未来感,吸引我们目光。16年前,浙江日报记者行走上海、江苏,记录改革风云,成就了气势宏大的“关注‘长三角’”系列报道。2003年2月19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由周少华、臧铯采写的《浦东,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关注“长三角”·上海篇之一》,聚焦中国改革开放“点睛之笔”——上海浦东的现状和未来。
2019年,上海自贸区增设新片区、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上海带着新使命,步入新阶段。而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也正以更大格局、更高质量、更好环境、更强合力,推进接轨融入上海、奋力书写新时代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我们跟随16年前报道的作者之一、浙江日报原编委周少华重返浦东,体验新区“加速度”,感受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劲脉动。
4月12日,周少华(左二)带领年轻记者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采访。浙江在线记者 倪雁强 陈嘉昀 摄
一段令人惊艳的开发开放之路
春光和煦,车流如涌。我们抵达浦东的第一站,便是世纪大道。这条交通要道,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双向12车道,被誉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
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划出城市最繁华的天际线。“16年间,变化巨大。”周少华感慨地说,“当年浦东最高建筑是造好不久的金茂大厦。”而如今,陆家嘴的标志性建筑已从一枝独秀变成“三件套”——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
“浦东”一词,最早出现于上海第一部志书《云间志》,距今已有900多年。1990年,浦东走上开发开放之路。此后,一路创下“加速度”:
自贸区的速度令人惊讶:海运通关速度进入“天时代”,空运通关速度进入“小时时代”,符合诚信条件的特殊商品通检进入“秒时代”;
人才高地的高度令人赞叹: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5人,引进海内外院士9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145万人;
科技振兴的广度令人难忘:张江科学城首轮73个“五个一批”项目全部开工,包括大科学设施6个,创新转化平台20个、城市功能项目14个……
对此,原报道另一位作者臧铯感触颇深:“每次到上海,我的脑海经常会闪现2003年行走在浦东的一幕幕,并通过辨识建筑物的变化,探寻其背后的发展脉络。”
“浦东,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浙江日报16年前的这句描述,如今看来依然精准。
一个坚持16年的战略发展方向
同行路上,周少华给我们讲述了“关注‘长三角’”系列报道出炉的背景。当时,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接轨上海,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2003年元旦一过,浙报派出近20名骨干记者奔赴上海调研。
“关注‘长三角’”系列报道的开篇,是对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访谈。习近平提到,浙江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着眼于“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
虚心学习,正是彼时浙报记者奔赴省外采访时所抱持的态度。报道刊发后,为浙江干部群众提供了鲜活、立体的发展视角。湖州、嘉兴、杭州等地干部说,要从靠近上海向全面融入上海转变,要在航运、金融、信息、科技、人才等方面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各地经济部门负责人说,上海正在进行的产业转移和功能提升,给我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和经济外向度,带来了机遇……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这个被写入浙江“八八战略”的发展方向,16年来,坚定不移——
我们领会到,“长三角一体化”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紧紧相连。此次同行的三代新闻人中,既有曾在上海求学、回乡工作的杭州学子,又有曾在杭州求学、如今正在上海实习的江苏姑娘。而“走访杭州独角兽企业”“到舟山对接科创企业”等工作安排,也频频出现在浦东采访对象的行程单上。
我们注意到,共享科创资源,是浙江接轨上海的重中之重。前不久,嘉善上海人才创业园里,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张亚非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放眼浙江各地,像张亚非这样来自上海的人才正越来越多。据统计,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9年以来,累计引进上海项目30余个、上海高层次人才1280余名。
我们感受到,实现公共服务的普惠便利,是浙沪两地居民的期盼。在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里,有直达金山北站的公交车,有直通上海南站的大巴车。在嘉兴,上海区号021实现了固话全覆盖,刷嘉兴市民卡,可在上海乘坐地铁和公交……
浙沪携手的一步一履,是我们目之所及,更是心之所向。在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浙江的步伐从未停歇。
一片梦想照进现实的合作沃土
如果说,16年前,“接轨上海”还是一个愿景,那么如今,仅从张江科学城,就能管窥浙沪深度合作的点点滴滴。
2013年,浙沪两地共同规划了87平方公里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由位于上海的枫泾园和位于浙江的平湖园组成),开全国跨省(市)合作园区先河。2016年,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张江长三角科技城。2017年,张江高新区、上海市金山区、嘉兴市三方签署建设框架协议,确定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当年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工地和菜地,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高地,也成为浙沪合作的热土。截至去年上半年,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已从上海引进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在内的优质项目12个,总投资超30亿元。
这是浙江的努力,也是上海的气度。浙报记者16年前就已发现,“不求所在,但求所流”,是上海人的新发展观。而今这种观念化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当我们站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望向远方,尽收眼底的是上海,却不仅仅是上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G60科创走廊发展脉络日渐清晰……
“浦东将主要打造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平台,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长三角’都市圈全面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16年前写在纸上的设想,正逐步成为现实。今年4月10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在浦东启用。我们看到,基地大厅的发展规划图上,南京、杭州、合肥等12座合作城市已被“点亮”。
“有人把我国绵长的海岸线比作一张弓,长江则是一支箭,上海是它的箭头,浦东则是箭头上的利刃。箭头的穿透力,往往取决于弦的张力;对于浦东来说,‘长三角’就是它最有力的‘弦’!” 当年的报道佳句,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更令人兴奋的是,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这是部署,更是号角。会挽雕弓如满月。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速进入快车道。
从洋山深水港四期无人码头控制塔上俯瞰码头集装箱堆场。 新华社发
位于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浙江在线记者 倪雁强 陈嘉昀 摄
2018年12月1日,市民在上海地铁站使用长三角“沪杭甬”地铁二维码扫码进站。 新华社发
2018年7月3日,嘉善县兴善公路正在修建,该公路建成后可以实现与上海的无缝对接。 本报记者 沈志成 县委报道组 刘元 摄
2019年3月27日,市民在长兴政务服务中心G60科创走廊综合服务通办窗口办理杭州的营业执照。 拍友 谭云俸 张泽民 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