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这所百年学校为何被誉为“革命摇篮”
2021年05月16日 15:36:13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1921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省舟山中学建校100周年。

  翻开百年党史和校史,时光的交界处,藏着一段段热血记忆:校友乐亚成,定海籍,年二十,因被俘者叛变而遭捕成仁;校友张叔馨,定海籍,年十六,于白泉肉搏战中殉国……陈毅元帅曾这样评说:“舟山中学,有人称它是‘革命摇篮’,因为这个学校的许多毕业生都投身到新四军担任各级干部。”

  秀丽的锁山下,浩瀚的东海滨,红色火种如何燎原千岛大地?舟中一代代青年有大作为!上周五,“有风景的思政课”在舟山中学开讲了,师生们来到定海古城,走访乐家故居、小小图书馆旧址,并返校参观了校史馆,将接地气、属于学校自己的百年党史细细挖掘、好好学习。

  瓦砾堆中发现红色家书

  烈士遗物82载回归母校

  “我们先去一趟定海古城,与多位英雄校友有关,其中包括乐亚成烈士。乐家父母共有子女8人,其中4人参加革命。”在前往古城的校车上,作为这堂课特别邀请的思政老师,文史爱好者汪乐彧女士开讲了。

  拿出一封首次公开的家书,汪乐彧深情朗诵:“这里天气虽较冷,但儿哥年青亦不甚觉得。今年家乡必比前寒,惟祈大人多多珍重。四哥曾有信来给三哥,已有工作在晋省,女亦去二信,他身体安好,虽外危境,但亦无妨。女已有三月,不知家中情形……儿於繁忙中抽空致大人信,故笔记潦草,文句不通望大人谅之……”

  略显颠簸的车上,舟山中学高一(4)班同学们肃穆聆听,感知尘封的革命岁月,体悟乐亚成这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信仰。

  下车后,同学们踏上古城的青石板路。定海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一幢幢木结构的二层小楼隐于街市中,时光流逝,这里的木门朱墙大多已经磨损,历史的浮华在此交织、沉淀。

  在古城西大街一侧的小巷内,保留了一批传统民居建筑,被叫作“城隍庙前”弄。乐家老屋的门牌是城隍庙前13号。

  抬脚往屋子里走,里面破壁残垣,烧成焦黑的一根顶梁柱子醒目。再走过穿堂,一间不大的平房映入眼帘,汪乐彧指着瓦砾堆中的小房子说:“同学们,乐家老屋曾被大火焚毁,但或许是烈士有灵,在一张书桌的抽屉里,奇迹般刨出了几封八十年前乐亚成烈士从新四军战场寄来的家书。纸张泛黄,字迹斑驳少许漫患,但墨浅情深,力透纸背。通过这独特的方式,党的好女儿乐亚成,与家乡人民又重逢了!”

  “乐亚成的遗物只有一张张小纸片,但她从事的是事关军部会计这一特殊工作,牵涉到军部财政的经济大业,经手巨资,却仍舍不得纸和邮票,保持清贫朴素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汪乐彧介绍说,乐亚成当年就学于定海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舟山中学前身),初三未毕业,弃笔走上抗日前线。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组,为保存革命火种,新四军女兵大多埋伏下来。但乐亚成觉得党倾注大量心血培养财务人员极不易,她迎难而上,化妆穿便衣,小小的身影活跃在山村、运河、铁路沿线,穿过一道道敌人的封锁线,背负一捆捆现钞,还有银元或金子,为新四军抗日筹集了一笔笔军饷。新四军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志,不但要专业过关,对党要绝对忠诚,而且收税过程(时称军税)风险极大,随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乐亚成烈士三哥乐时鸣写的《永远怀念妹妹乐亚成烈士》一文中,介绍了他妹妹牺牲的事情:我的妹妹乐亚成原名乐雅瑾,在江苏省宜兴县被国民党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残酷杀害,年仅20岁……孙章禄(太滆地委副书记)把查找的结果告诉我:“乐亚成同志被抓去后当天就被押到蜀山附近忠救特务的部队里。两天后传出消息,乐亚成同志遇难。据地下党组织从其内部获知,乐亚成同志牺牲得非常惨烈,被剥光衣服,用铁钉把四肢钉在门板上,用利斧从头到身劈成两爿。”我难掩心中的悲痛,说:“对一个年轻姑娘竟然这样残忍!”

  扣着乐家老屋的门环,汪乐彧对同学们说,乐亚成直至最后一刻仅留下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些珍贵的家书,蕴含着当时军事、物价、财务方面珍贵信息。上月,乐亚成烈士遗物捐赠仪式在舟山中学举行,乐亚成烈士亲属胡牧将其烈士证明、成绩报告单和6封乐亚成的“红色家书”等遗物捐赠给烈士母校。

  5月11日,舟山中学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乐亚成烈士遗物原件,而这些遗物的复印版将被珍藏在即将修缮的校史馆内。

  “小小图书馆”有大作为

  热血青年生命定格在16岁

  走出乐家故居,同学们来到“城隍庙前”这条巷子的另一处斑驳外墙前,墙上“小小图书馆旧址”等字样惹人注目。据悉,匾额上的“小小图书馆”系用郭沫若所题字制作。

  推开旧址大门,木砖结构的老屋、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古朴的院落里花果香扑鼻。

  年过七旬的屋主虞友安老人告诉同学们,这处房屋最初由他外公张得意建造,张是定海当时出名的木匠,因为另外其他房产,当时房子建完后就空置着,后来借给了进步青年们用于开“小小图书馆”。

  早在1934年底,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翁涛到定海,通过文艺副刊《孤舟》团结了一批爱好文学的青年,并组织成立青年文艺读书会。1936年,翁涛提出把书籍集中起来并在会员间互相借阅的主张。图书最初集中放在爱国人士陈维周家中。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进步青年们组织成立了抗日宣传队。1937年10月,存放在陈家的图书被移至县前街胡时杰家, “小小图书馆”开办。 图书馆取名“小小”,是不想显眼以麻痹敌人,又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小小图书馆”传阅进步书籍,开办读书会、识字班等系列活动,成为唤醒人民、团结抗日力量的纽带。全盛时期,出借的图书有4000余册,基本读者200余人,还在沈家门、白泉、东沙、长涂等地办起了分馆和巡回图书馆。中共定海县工委把抗日宣传队和小小图书馆作为外围组织,派员指导工作。

  小小图书馆,启蒙了一代青年人走上革命道路。据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受“小小图书馆”影响,30余名舟山青年分批奔赴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些留在定海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图书馆主要工作人员张叔馨、陈庆恒(小黑)等相继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舟山青年学生张叔馨的照片,出现在舟山中学校史馆的烈士墙上。

  舟山中学思政课老师周燕介绍道:张叔馨烈士喜欢阅读进步书籍,在革命的实践考验中,他于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日军发起春季“大扫荡”,企图消灭舟山的抗日力量。按照组织指示,张叔馨先把部队家属疏散安置到各村可靠的百姓家中。回驻地时,他发现与敌人相距只有一百来米,马上端起机枪投入战斗。由于敌众我寡,张叔馨让其他同志迅速转移,自己留下来掩护。他最终被围上来的敌人刺了11刀,血肉模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6岁。

  “现在经常有慕名而来的访者,也常听到外面的人对着纪念牌讲述那段抗日救亡的历史。”虞友安老人告诉记者,图书均已经捐献给了当时的定海县图书馆(舟山市图书馆前身)。

  如今,在舟山市图书馆四楼地方文献部,“东海小小图书馆”展厅再现了原貌,集中陈列“小小图书馆”早期图书50册、新四军研究会老同志捐赠的图书110余册、老同志书画作品10余幅等。


标签: 图书馆;舟山;新四军;烈士;小小图书馆;家书;中学;图书;中国共... 责任编辑: 唐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snews/202105/W020210516561703021717.jpg

这所百年学校为何被誉为“革命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