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一条河的一体化密码

字体:
—2022—
11/16
08:02:00
2022-11-16 08:02:00 来源:浙江宣传

  在嘉善县西塘镇钟葫村,沿杨太线行至尽头,便是太浦河,南岸有一方花岗岩界碑,北岸则有一块三角麻石定位,沪苏浙两省一市的地理分界线交点正在河中心。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因沟通太湖和黄浦江,故命名为太浦河。它全长57.6千米,1958年开工,2006年竣工验收,历时48年,由沪苏浙三代人接力完成。

  如今,青浦、吴江、嘉善已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所在地,太浦河流域成了长三角最具潜力、最有魅力的一百里。

  如何认识长三角一体化?也许,我们能从这条三地共同修建、治理的太浦河中,读出更多启示。

  一

  有人说,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一次次被“逼上梁山”。灾难,也是人类合作与发展的催化剂。

  放大比例尺,太湖的形状仿若拈起的兰花指,轻轻弹洒蒙蒙烟雨,扣出江南一地的毓秀钟灵。但是,太湖除了恩泽,也带来长达数百年的水患。

  《太湖志》记载:1931年,太湖流域耕田,受灾面积约600万亩;1954年,80%圩区破圩,受灾耕田约800万亩。

  《尚书》有言:“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意思是要有三条通海水道,才能使太湖太平。

  太湖需要一条大河,守护江浙沪的风调雨顺。1958年,寒风凛冽的季节,太浦河终于开挖了。通畅的大河,挖掘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起初,20万民工入城,军事建制。开河者头顶星星脚踏冰,半夜三更当天明。眼睛一霎装满车子去,要让黄浦太湖结成亲……开河时期流行的歌谣,反映的是真实的劳动场景。

  但因劳力、资金、材料不足,工程三度开工两次中辍,统筹协调不够,关键河段一停就是十余年,“黄浦太湖联姻”的浪漫约定在现实面前被无情搁置。

  1991年夏,百年未遇特大洪水,使太湖流域告急。当年6月26日中午12时,浙江为了全局的利益,宁愿牺牲局部,坚决执行中央命令:爆破炸坝,开闸泄洪!这才让太湖水第一次流入了黄浦江。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青吴嘉”三地共同启动了太浦河历史文化研究项目。回望这段历史,太浦河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笔者认为,首先就是敢于破壁。太浦河跨越两省一市,三段工程突破了行政的藩篱、地理的阻碍、政策的壁垒,彰显出长三角人齐心协力、共同破壁的精神。在今天看来,1991年,炸毁了实体的大坝,更炸毁了思想的大坝,而这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精神符号。

  其次是忧患意识。过去,太湖洪灾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长三角人用协同作战创造伟力。眺望未来,不确定的疫情、多变的国际形势……长三角角逐世界的征途中,不仅有必然的竞争,还可能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身处百年变局,需要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再次就是协同意识。鱼塘被毁、祖坟迁移、良田更换……沿线村庄的百姓,在牺牲局部利益时义无反顾,把新房当工房,热情迎接治水大军。

  这种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体保集体、舍局部利益换长久安宁的精神,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将被永远铭记。长三角城市群,只有分工合作、整体联动,各扬所长、相互赋能,才能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二

  挖河不易,治河更难。年轻的“母亲河”刚诞生就满身沉疴。

  贯通不久后的太浦河,就面临三家分治、污染频发的难题。上游的吴江把太浦河定位为泄洪通道,下游的青浦和嘉善则把太浦河定位为饮用水水源。

  一河三标准,各说各的理,太浦河的治理面临“山阴不管,会稽不收”的尴尬局面。

  太浦河治理就成了三地间推与让的太极——“沉住气,等风来。”“水葫芦即使漂过来了,也别急着动手,也许过一晚,风向一变还会漂回去。”“我不管,你不管,水葫芦自有他来管。”“占到上游是地利,税收留在这一边,污染流在那一边。”……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经验,曾是三地治河人的宝贵方法论。再加上当时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河道水质严重下降,河水也变得五颜六色。

  三地治水难,最终因长三角一体化而迎来突破。三地联手建立“联合河长制”,推动太浦河界河共治。共订“一套标准”,同绘一张蓝图,通过联合河长制度,三方在联合巡河、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以及河湖联合治理等方面建立了常态机制。

  从“水葫芦流到哪,治污责任就归谁”转为“不让一串水葫芦漂到隔壁省市”,水变清、人相亲,通过上下游同治,太浦河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太浦河两岸,林木青葱、鸟语花香,还成了有名的拍鸟胜地,每年都有万余只候鸟在此越冬。

  太浦河的浊清之变,彰显出一个道理,行政有分界、利益有多少,但好生态无界限,需要各地共治、共享。

  不管是轰轰烈烈的共创时代,还是细水长流的共治时代,太浦河沿线各地都有各自的付出与收获,凝聚其中的协同共享精神,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魂与根。

  三

  从头顶一盆水到共护一安澜,从开河时顾全大局的牺牲,到治河时协同共享的范本,太浦河的建设历程,正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从“有界”到“无界”,随着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各个领域都涌现出类似的 “太浦河”工程——在金山、平湖交界,南北两山塘共促美丽蝶变;在杭州和海宁交界,两地共谋杭海新城“并肩许未来”;在沪嘉交界,嘉善中新现代产业园今年半年度签约金额近350亿元;在G60科创走廊,九个城市联手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

  这种变化还藏在百姓生活中。随着跨省公交的开通,嘉善居民去上海不用再反复倒车,下了公交,就是上海的东方绿洲地铁站,全程50分钟,嘉善的医保卡、公交卡,都能随便刷;从上海金泽镇到嘉善西塘,以前要坐轮渡换汽车,前后折腾一整天,如今小汽车15分钟就能开到家门口……

  开挖太浦河,还饱含着人定胜天的豪迈。为了共同的目标,地缘相接、文化相融、血脉共通的三地百姓,付出苦累、血汗,在平坦大地上挖出一条“母亲河”。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机声隆隆、人影飞逐、红旗飒飒的历史场景已渐渐模糊,但这种不畏困难的闯劲,必将激励长三角人继续奔跑。

  嘉善流传着一首名为《太浦河水向太阳》的田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太浦河水向太阳,黄金水道带来致富路。水连苏嘉沪,情系鱼米乡,河水日夜向东流,流不尽两岸稻花香。

  太湖碧水,经过年轻的太浦河,奔腾流向旭日升起的东海。有人说,它的尽头,是展开的大湖、大海,和人类的想象力。

  长三角一体化,正承载梦想起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