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解码小镇大戏

字体:
—2022—
11/25
08:00:00
2022-11-25 08:00:00 来源:浙江宣传

  11月25日,圈友们期待已久的第九届乌镇戏剧节终于登台亮相。

  这个9年前诞生在江南古镇上的戏剧节,火爆程度非同一般:戏剧节1个月前就已正式对外开票,仅仅5个小时,22部特邀剧目的剧票就被一抢而空,单剧最快售罄时间仅7.07秒,最高峰时1分钟内超过15万人同时在抢票。好戏尚未开场,台下已然热流奔涌。

  不禁要问:在很多人眼中古老、小众、高冷的戏剧文化,为什么能在一个小镇上引爆?乌镇戏剧节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今天,我们从三个“突破”来解码。

  一

  乌镇戏剧节的“特别”,首先在于突破定势。

  戏剧吸引人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戏剧张力。乌镇戏剧节就像一部极具张力的戏剧,它总是不断创造惊喜。

  可是,“故事”还在序幕时,质疑声可谓铺天盖地:小镇为什么要搞戏剧节,有基因吗?花5个亿盖剧场,有价值吗?谁会特地到一个小镇上来看戏,有受众吗?

  的确,乌镇与戏剧没有太多关联。一直以来,小镇甚至是很羞涩地深藏江南烟雨中,聆听着静水深流的传统戏曲,也没想过精巧妆扮,走到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

  突破源于乌镇模式的嬗变。早在1999年,乌镇启动旅游开发。2001年后,乌镇已成为中国古镇旅游的代名词之一。2004年9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乌镇文化建设。他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作更多倡导和谐精神、体现和谐理念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让乌镇有了新定位:文化小镇。某种程度上,它既跟旅游关联,又和旅游不同。如果说乌镇能成为名副其实、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小镇,其辐射带动效应远远比观光旅游来得深远、广泛。

  乌镇深谙此道,但做文化不易,需要视野和耐心。找到戏剧节,乌镇就花了快10年。

  开发乌镇西栅时,这个小镇革新观念、排除万难,希望打造一个让人们“来过,未曾离开”的古镇,让文化成为小镇最大的IP。于是,2013年起乌镇戏剧节鸣锣开场:特邀剧目引进国际“大戏”,古镇嘉年华让戏剧充盈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转角。

  乌镇戏剧节的一位发起人曾这样表达初衷:为中国开个橱窗看世界,同时也为世界开个橱窗看中国。

  一直以来,国际上最知名的戏剧节都在国外,比如柏林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其中法国的阿维尼翁和英国的爱丁堡,这两个文化小城都因举办戏剧节而闻名。和乌镇保留着中国江南的千年风貌相似,它们也都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欧洲中世纪风光。

  放眼国际,让小镇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坚守底蕴,让小镇有了“搏击”世界舞台的底气。

  乌镇戏剧节举办8届来,已经引进了83部国外优秀剧目,8000多名青年戏剧人带来了125部原创作品,而同台的,还有藏戏、昆曲、傩戏、川剧等数十种中国非遗剧目。

  当年清歌一曲惊梦,如今已是姹紫嫣红开遍。在乌镇,风帘翠幕、烟波画船,来自西方的小丑,会突然出现在江南古桥的桥头;白墙黛瓦、青砖垒筑,忽而穿戴奇异装置的人偶会跃入视线。身着民族服装的传统艺术家、头戴面具的舞者、脚踩高跷的艺人,不知何时散布到了街头巷尾......

  乌镇用实践证明:小镇,也能有大戏;古镇,也能弄潮时代。

  二

  乌镇戏剧节的“特别”,还在于突破界限。

  在2013年之前,国内已有很多戏剧节,但大多都是在都市。比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海当代戏剧节、杭州戏剧节等。

  那时小镇人对戏剧的认知,更多还是古戏台上静水深流的越剧、黄梅戏,而传统戏曲的拥趸多是上了年纪的本地老人。

  青年是促使乌镇戏剧节高开高走、迅速燃烧沸腾起来的鲜活血液。一直以来,以“青年”为名的戏剧节都不在少数,比如,最早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青年戏剧节等。

  戏剧就像一面镜子,使我们能够管窥每个时代青年的精神、审美和价值追求。戏剧节为青年戏剧人的创作提供一个舞台、一次机遇,他们的学养、思想、艺术气质都将淋漓畅快地挥洒在戏台人物的命运和故事中,甚至影响将来的文艺方向。笔墨当随时代,粉墨何尝不也在书写时代、引领时代?

  乌镇戏剧节上有个“宝藏”节目,以青年为主角,又有独特“气质”。

  在乌镇的9个剧场中,有个“蚌湾剧场”,因为是每年戏剧节青年竞演“打擂台”的地方,聚集在这里的年轻戏剧人和观众就有了一个专属称号:蚌湾青年。

  今年以来,“蚌湾青年”们向乌镇戏剧节组委会提交了541件原创参赛作品,最终18部剧目入围。他们将以“酒瓶、空白、遥控器”为三个元素进行创作,演出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蚌湾剧场演出现场图源:乌镇戏剧节官网

  这个青年戏剧“擂台”不卖票,没有座位号,戏剧大咖评委也都“混”在观众中。同题创作、短小精悍,给竞演增加了难度,也带来了更多看点。

  青年竞赛带来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知名专业戏剧人从青赛里走出;街头巷尾有越来越多的表演者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年轻的剧团,尽管面容青涩,却充满创造性;乌镇戏剧节的观众非常年轻,充满青春活力。

  三

  乌镇戏剧节的“特别”,更在于突破自我。

  每一年,主办者都要固执地为戏剧节加一点“新花样”。首届乌镇戏剧节,仅包含三个元素:戏剧+嘉年华+青年竞演。第二届,新增了“小镇对话”,专家、演员和普通观众交流、碰撞,给了戏剧爱好者们更多的思考;第三届,添加了“戏剧小课堂”,为戏剧专业学生、教师、研究者和爱好者向戏剧大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

  第四届开始,跳出了戏剧本身。它叠加了“文学的舅舅:巴尔扎克”特展,巴尔扎克创作手稿、巴尔扎克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剧照、海报等均为国内首展;去年,策划了戏剧集市,2022年戏剧集市单元内容升级,将打造的美食潮玩市集包含艺术展览、影像装置、夜游神音乐现场、朗读放映直播等内容。

  乌镇还不断跨界整合文化资源,为小镇注入文化灵魂。2000年、2005年、2008年,乌镇承办了连续三届的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乌镇还从美国迎接回了木心先生,“风啊,水啊,一顶桥”的木心美术馆,如今就矗立在乌镇大剧院旁。

  不断地尝试,让乌镇戏剧节永远给人熟悉却又新奇之感。结果是出其不意的:多元的文化吸引着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而随着年轻戏剧文化消费群体的逐步扩大,又反向加深了他们对戏剧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最终建立的,其实是文化自信。

  这份自信,令乌镇产生一种“野心”——将乌镇戏剧节打造成比肩阿维尼翁和爱丁堡戏剧节的百年戏剧节。

  梦想,总是要有的。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乌镇戏剧节主席陈向宏曾说,未来再过一百年,中国有N个一千年或者两千年的古镇,但是中国只有一个一百年戏剧节历史的古镇,这就是乌镇。

  这个江南水乡,因了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戏剧节、艺术展,已经成为一个生动诉说着当代中国故事的文化古镇。

  还记得,2014年,一场暴雨突然降临以天为幕、以地为座的乌镇水剧场,开幕大戏《青蛇》正好演到“水漫金山”,天上的水、地上的水、戏中的水化为一体,人们不禁感叹:“仿佛大脑里有根弦被拨了一下,入戏了。”

  今天,乌镇再入戏。未来的乌镇和乌镇戏剧节还将有哪些“好戏”?答案等着每一个人去乌镇遇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